关于美人鱼的印象最早当然来自于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为爱情敢于牺牲的小人鱼,在太阳升起的早晨化成泡沫,悲剧的美,总觉得作为一个童话故事,海的女儿承载的悲剧色彩太过浓重了。小人鱼在花坛里种红红的玫瑰,种成太阳的形状,这段描写一直脑海里挥之不去。后来迪士尼把这个故事搬上荧幕,善意地改编了结尾,美人鱼并没有死,她和王子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才是童话应该有的结局吧。美人鱼那么美丽,纯洁,善良,她存在于童话的虚构里,那她也应该获得童话般美好的结局。
后来陆续看过关于美人鱼的电视剧"我爱美人鱼",酒井法子版,电影钟丽缇版,最惊艳的是一个欧美片,银色卷发的美人鱼,当她被困在鱼缸里时,水中荡漾的海藻般的长发和她忧伤的眼睛让人难忘。总之,印象中的美人鱼一直都是神秘魅惑,纯洁之美的象征。
离登机还有一段的时间,去机场的书店游逛了一下,拿到这本书一看名字——《华莱士人鱼》,有点敏感却又有种不安的感觉。直觉告诉我,岩井俊二笔下的美人鱼,绝对不会单纯演绎浪漫的爱情,我也不奢望看到"情书""四月物语"这种清新美好的故事。因为爱情故事里惯称"美人鱼",这里称"人鱼",学名"水人",又有"华莱士"这么个学术性的前缀,整个书名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说起我的不安感,在看了书的前几页关于华莱士"香港人鱼录"的介绍后尤其强烈。不由得让我想起原来看过的一部关于人鱼的电影,那个电影写实地塑造了人鱼,它是一种有智慧,有魔力的动物。电影一直用她尖利的嗓音,攫取的眼神,白森森的尖牙齿,手指间的蹼,鱼尾上的粘液强调,这是个动物,她更具有鲨鱼这种凶猛的海洋生物的残忍,而不是人性。当然这人鱼也有一张美丽的脸庞,曼妙的身姿,但她那恶狠狠,阴森森的眼神,让人毛骨悚然。这人鱼是肉食动物,她除了吃鱼,还吃人。月圆之夜,捕捉人鱼的船在海上迷失方向,遭遇了暴风雨,人鱼的尾变成了双腿,但随之她便背上生鳍,脸狰狞变形,四肢变成可怕的杀人鳍,张着可怕的獠牙,毫不留情地大开杀戒,与一个怪物无异——这部电影彻底粉碎了美人鱼在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原来美人鱼不止是坐在岩石上用歌声魅惑水手,她们还吃人,面目丑陋。
《华莱士人鱼》前面关于华莱士怎样遇到人鱼的描写,和电影里一模一样,岩井俊二关于"水人"的推理,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人为什么没有一般哺乳动物那样厚厚的体毛,有适合游泳的体形,这里拿到企鹅作为类比,很可信。一直以来我们说猿是我们的祖先,古猿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为什么古猿要直立行走呢?岩井俊二在小说里推翻这个理论。如果他的假设成立——即世界上真的有人鱼这一物种,那么人类的祖先是猿的说法就会被撼动了。世界各地都有关于人鱼的传说,传说总是有它的源头在,人们不会凭空胡思乱想,就好像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外星人,因为我们看到了UFO,看到了麦田现象,看到这些无法解释的事情。地球的不同地方,都流传同样的故事,这不能只解释为巧合。占据地球71%的浩瀚海洋,最初的生命源于此,人类的祖先也是有可能源于此的。也许我们的祖先真的曾经以两栖的形态生活在海洋里漫长的年代才逐渐有一部分到陆地上来呢。这么说来,菲尔普斯可能就不那么难理解了。
魔音现象是结合了次声波现象和人鱼唱歌迷惑水手的传说吧。
看书的过程心总是提着的,因为挂着悬疑推理的名号,总会有那么点惊悚的东西在里面吧。岩井俊二对于"恐惧"这种情绪的渲染在他的电影里不是没有。这本华莱士人鱼在某些地方也有他电影一贯的痕迹。比如在最后突然出现的鳞女和海州化的交配(呃…… 可以这样说么),岩井俊二称之为黏合的场面,就出来得有些吓人。至于他是哪根筋想到的这种繁育后代的方式,我不由得想到《爱的捆绑》里四处织网的女主角,还有《梦旅人》里三个精神病少年的故事,如此略显怪异,却又让人颇感触动的想象,在他的电影里出现得不少。如果这部小说拍成电影,应该也是又美丽,又残酷的故事吧。
在他讲述这本书的写作过程的后记里,不禁发现,岩井俊二像个固执的孩子,有趣的人和故事,都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