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时间看完了这本关于中国债务的经济著作。
首先还是要表达一种赞赏。这种赞赏,一方面来源于作者对中国经济的深入研究和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忧虑。毕竟在我们的国度,为政治所过度裹挟的经济学家太多太多,让人太难看到知识分子的傲骨和原则。本书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许多事实和见解,足以证明其独立性,而在书中毫不讳言指出的中国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更是体现作者的格局和胆识。
就本书的主要内容而言,抛开一些过于专业的经济学术语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公式,整体上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经济学科班出身的我,对于计量经济学和专业术语还是一如既往地厌恶,也是惭愧啊)。作者提出的有效投资的概念令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中国债务现状和起因进行了梳理,令读者对央行、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实际运作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未来可能引致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事实上,中国经济一路狂奔这40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是有太多太多方面禁不住详细推敲的。总体来说是成就和问题并存。中国把握了一些机遇,也错过了一些机遇。
时至今日,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和国家命运已来到极其危险的时刻,堪称是新时代的内忧外患。
一方面,中国经济来到了调结构、促转型的改革深水区,债务问题、僵尸企业、金融去杠杆、楼市维稳等诸多硬骨头需要啃,这些问题冰冻三尺,牵涉范围广、程度深,每一个都关乎国家命运,能否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战无论如何必不能败。而就在这么重要的关头,美国从中东叙利亚、东北亚和俄罗斯抽身挑起贸易战,并向伊朗施加制裁影响石油贸易,都像是一把大刀砍到了中国这条巨龙的七寸。
贸易战,中国打不起、打不赢,但又不能不打,这对中国目前的局势来说是最痛苦的事情。
今天是美国宣称针对中国340亿美元出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日子,由于中美时差的原因,实际上我能深深感觉到直到中午12点以前,高层领导似乎还寄存有一丝希望美国能主动放弃贸易战。这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说是倍感凄凉。
贸易战,主动权在美方。
美国能放过中国么?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我想,这次贸易战,美国佬不在中国人身上拿到足够多的好处是绝不会罢手的。
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美国,面对中国这样一个近年来不断扩充国际影响力,谋求全球领导地位的咄咄对手,有这样一个大好时机,我想都不会想肯定直接快准狠出手将它置于死地,即使有所顾忌和保留,那也得狠狠滴薅上一顿羊毛。
目前的局面,以我有限的才智,尚不能想到有什么好的破局之法。因此,我深感悲观。另外,身为屁民,似乎有点咸吃萝卜,能不能破局,以怎样的方式收尾,只能看高层领导的智慧和取舍了。
而,不管高层领导做怎样的面对和取舍,我都真诚希望,千万别再拿中国老百姓做兜底的牺牲品了。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的可怜和悲哀啊。
本书作者既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又有作为国际对冲基金负责人的实战经验,因此,本书没有堆砌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是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和数据来解释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如增长理论、货币内生理论、债务关系等)。很多论述直指本质,简洁犀利,让人眼界大开,非常赞的经济学科普书籍。书中科普经济运行规律并分析了过去30年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原因,难得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针对天朝国情,进一步对可能存在的危机做出预测(第4章 危机叩门中国)。考虑到本书出版于2014年夏,再结合近两年GDp增长放缓,出口疲软,过剩产能凸显(典型如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重工业),房价新一轮暴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等一系列基本印证了作者预测结论的现象,作者的洞察力,当真了不起!n读完本书后,今后面对各种立场的砖家左右都似乎有理的说辞时,虽然还暂时做不到「我读过书,你休想骗我」的程度,但起码能做到「骗我可以,但注意分寸」,因为一些典型的误导论述及其逻辑漏洞,本书多有分析。再次感谢作者!
核心观点:地方政府依靠中央政府托底,高杠杆融资发展经济。托起GDp增速,向上交差。正因为如此,资本通过各种方式绕开监管向政府,低效,僵尸企业输送。拉低投资的有效性。作者比较日本,韩国,美国外经济崩溃前的各种指标和增长。现有的中国何其的相似,但中国的人口和土地战略的纵深,有效的延长了经济可能产生崩溃的时间,用这个时间差来供给侧改革,去产能,降低政府和低效企业的杠杆。寻找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和庞大的货币蓄水池。依靠高杠杆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下一个经济增长模式是什么?产业升级,创新产业,美国已走过的路子?创新产业?一带一路,把大量人民币输出历史总是相似的,从他人历史的发展路径,来推演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少踩坑就是最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