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革命:跑得更快,更有效率,不受伤的姿势跑法读后感300字 第(1)篇
作为一名跑步爱好者,以前就听说过罗曼诺夫博士和姿势跑法。最近抽空读了一下这本书。一本400多页的书只花了不到三小时就看完了,实在有些走马观花。其实读了几节之后,就觉得这本书对我来说有些太过技术流,所以后面也就是草草地翻阅了一下。
跑步是一个入门门槛极低的运动,要的无非一双鞋、一条路。但是想要不断地取得突破,还是一件挺难的事儿。罗曼诺夫博士的姿势跑法,在我看来就是一种人类最原始的跑法,光脚跑步时自然就会用前脚掌着地。书的第一部分第四节就探讨了跑鞋选择的问题,作者对于跑鞋的态度与我们一般接触到的观点有很大差异。作者认为合适的跑鞋应该是平、薄而柔韧的,大概市面上的马拉松鞋应该属于这一类。对于作者的这种观点我还是持保留态度的。对于一个跑步老手或者大神,这是没问题的,但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跑鞋的缓冲功能还是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
看完这本书我仍然认为它的受众应该是资深跑者,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否则,书中的很多方法恐怕也难以实现。其实跑步是天赋决定上限,训练决定下限。从开始跑步到现在一年多,似乎也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像是书中的一些力量和柔韧的训练动作对于我来说还是很难去完成滴。而力量、柔韧性又是制约你能否更进一步的因素。
单就跑姿来说,姿势跑法将跑步动作分为关键跑姿、落下、上拉三个阶段。十节课程中有六节在讲这三个阶段。除了多各个阶段的技术动作进行讲解,作者认为知觉能力同样重要。就像看完这本书后,我在跑步时也会试着去模仿姿势跑法,不过至于动作到底是否规范,可能也只有找个机会进行拍摄才能了解。换句话说,自己的知觉能力还是不够强。除此之外书中讲到的小步幅高步频,应该已经是避免受伤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书中提到了一个有关“大猴子小猴子”的试验,再次证明了训练计划应该具有个性化,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其实跑步何尝不是,跑得轻松、舒服就好。如果真的打算去练习姿势跑法,估计是要费一番周折的:模仿、拍摄、纠正,构成一个循环,再加上力量和柔韧的训练,相信能有所成。还有就是如果真的想练,还是去买本纸质书吧,很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翻看琢磨的,电子书翻书不太方便。对于我这样一个暂时只想随意跑的爱好者,这种技术流的书,可能真的走马观花地看看就好。
跑步革命:跑得更快,更有效率,不受伤的姿势跑法读后感300字 第(2)篇
值得一读nn虽然很早就知道,前脚掌着地是更高效、更保护膝盖的姿势,但苦于无法形成这样的落地习惯,并且受到知乎内的一些达人观点的影响,一直在全脚掌和后脚跟着地之间切换。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前脚掌着地才是正确跑步姿势,人体的足弓就是为了减缓落地冲击对膝盖的影响,毕竟我们两万多年前的祖先们追赶猎物时并没有耐克穿不是么。而后脚跟着地跑法就像是跑一步踩一脚刹车,不仅无益于速度,更对身体有害。另外,据说台湾有一位全脚掌着地的马拉松冠军就喜欢全脚掌着地,而他似乎说过穿着脚跟垫高的跑鞋不容易形成全脚掌着地的习惯。这本书也说,练习前脚掌着地需要一双轻薄柔软的鞋。所以可能目前气垫或者机械减震越来越高的鞋子也是阻碍形成正确姿势的一个原因吧。言归正传,这本书不仅仅解释了前脚掌着地的正确性,并且给了几个静态动作的练习帮助形成上拉pose下落三步定位动作,还给了许多拉伸的动作帮助更好地保护自己。总体而言是学到了点东西的,但是这本书很老了,也没有漂亮的插图和严谨的数据,并且一些不合事实的言论也使得我对作者的观点持有怀疑态度。也许,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其真理性,那就待冬日过去就跑起来试它一试。
跑步革命:跑得更快,更有效率,不受伤的姿势跑法读后感300字 第(3)篇
这是本体育教育的科普书,主要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出发,为读者阐释了如何用正确的姿势和训练实现“跑的更快更稳定且不会受伤的目的”。全书从头到尾浓墨重彩的解释了一下“关键跑姿”,要求跑者以视频记录的方式去贴合“关键跑姿”的跑法,还有很详细的训练方法与配图。后半本还有关于肌肉训练和马拉松训练的建议。整体来说干货非常足,但干货足可能对某些读者来说略显枯燥,最好阅读目的性强一点,跟着它的示范一点一点进行练习,这样知识的吸收会好很多。另外,我自己也在实践这种跑法。在去年五月完成十字韧带的手术并卧床两个月之后,在慢慢恢复身体,确实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对膝盖的保护。从十一月刚被医生允许跑步的配速9:30的三公里到前天配速7:11的五公里,提高异常明显。这书里标记的五公里最差成绩是30分(配速6:00),全马是3小时30分,完完全全就是鄙视我们这种一般人。不过慢慢练起吧,争取可以早日完成自己的第一个半马和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