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工作法:个人竞争力提升50%的7堂课读后感 第(1)篇
断断续续花时间看完了。之所以断断续续,可能就是这本书毕竟没有那么吸引我吧。但是其中的一些观点确实还是引起了我的共鸣。比如给别人解决问题,不能被对方的问题牵着鼻子走,要去思考对方(客户)真正的问题核心/痛点是什么,不能浮于表面。源头大于碎片。还是摘抄一些读书过程中记下来的语句吧。《麦肯锡工作法》n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应该拘泥于现状,而应该站在应有状态或希望达成的状态这一更高的角度想办法。许多进入公司3~5年的人可以在自己想做的工作上实现独立,因为大多数人都一直有意识地思考如何提高并且发挥自己的存在价值。我并不希望马上独立,也没有担任管理职位,所以发挥自己存在价值的方法与我无关?其实不然。如今,无论身处哪一个组织了,都无法预测将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动。也许某一天,将不得不在焕然一新的环境中开展截然不同的工作。此时,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状态如何,都可以确立自身的地位、发挥自己存在价值的人,便可以做到独树一帜。我在麦肯锡工作的时候,最初也没有意识到需要发挥自己的存在价值,但是周围的人追求高水准的动力十分旺盛,我大概是被这种动力感染了吧。工作与私人生活没有明显的界线,阅读包括哲学、经济学在内等各类学科书籍的人比比皆是,所以我也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也曾经与同事彻夜讨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不知不觉地便可以汲取各种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某件事情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那么,我自己应当在哪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成为大家所需要的人呢?我在工作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希望成为获得自己缺失的性格的人。比如,成熟的人羡慕性格开朗活泼的人,希望变成那类人。而开朗活泼的人,有时也会被成熟的人身上那种稳重的魅力所折服,渴望变得更加稳重。但是,要获得自己缺失的性格,是十分困难的。应当努力发挥自己固有的优点与长处。否则,好不容易积攒的经验与花费的时间岂不付诸东流了吗?n不要试图改变自己,成为别人。不断提高原本的自己,才能赢到最后,获得最大的回报。假如遇到经过许多努力与尝试仍然无法顺利解决的问题,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内在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能量。着手解决某件事情的时候,请务必清楚地辨别自己的能量是否足够。如果保持充足的能量,思维自然就会变得清晰,外表也会显得活力四射,散发出魅力。我认为,有时候也需要像上述那样,从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客观地审视自己。无论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明确目的与抓住疑问的核心。这样,便可以采取各种灵活的方法。团队中展开工作的时候,有人希望在其他成员面前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因此,他们总认为自己必须通过引领团队,获得成员对自己存在感的认可。可是,自己一味劲头十足地引导团队,并非发挥存在感的唯一方法,因为还有其他种类的存在感:只要他在这个团队中,成员就感到安心;或者如果他在的话,工作就会进展顺利。自己完全不属于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那一类人,但依然为大家所需要。这样的人拥有一个共同点,即保持本我,不强迫自己,同时出色地完成需要自己完成的工作。刚刚加入麦肯锡第一年的时候,我就曾被教导无论怎样,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头脑。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林林总总的事,不抗拒,积极面对,集中精力完成分派给自己的工作,那么即便没有大肆宣传自己,大家也会逐渐注意到。通过努力保持开放的思维,倾听团队成员的声音,而非煞费苦心地下达指令,竭力带领团队前进,将有助于赢取其他人的信赖,最终使他们产生“希望和这个人一起工作”的想法。仔细考虑疑问的核心,即什么是经营中的领导力,可以发现经营包含三个要素:如何进行判断的判断力、如何联结相关人员的沟通力以及如何付诸实践的执行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向人询问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并不丢人,对自己不知道的疑问听之任之才更为可耻。即便面对似乎并不适合自己的情况,也可以试着暂时抛开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考虑或询问他人:这种状况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契机?我能够从这种场合中学到什么?这样也许会获得新的发现或进展。任何时候都保持积极应对的心态,真诚地向周围人请教,有助于最终创造更大的价值。演示的本质在于,将最初看似一切已经圆满决定但又尚未完全确定,或者看似全然未定但实际已经做出决定的各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演示并非由某一方独自完成,而是进行演示与听取演示的双方合作完成的。希望传达自己想说的信息,称不上是演示。无论对方人数众多,还是只有一人,都是一样的。倘若在着手准备演示的三要素之前,能够清晰地自问自答,“我希望和对方共享什么,产生什么样的共鸣”,那么再进行演示也就十拿九稳了。然而有时,即便向对方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对方仍然不明就里。因此,能够令对方明白为什么这个是最重要的才是关键所在。将希望传达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之后,便可以展开链条。此时的关键在于按照“空·雨·伞”的逻辑整理链条。假设,最希望传达的内容是“出门时,请记得带伞”。为了让对方认可这一表述,便需要展开逻辑性的论证。那么,接下来需要阐述的就是理由,也就是为什么应当带伞。此处的逻辑便是因为天空突然变得灰暗,出现雨云,所以有必要带伞。换言之,希望传达的链条是“天空出现雨云→因此下雨的可能性很大→应当携带雨伞”。前文提到,最希望传达的内容中,不应含有多余的说明或解释,关键在于“确实做到让对方带伞出门”。但是,如果以“根据我长年观察天气的经验而言,一旦出现了这种颜色的云……”这样多余的说明作为开端,对方在忙碌的情况下或许会予以否定。尽管希望传达的信息本身对对方而言是有利的,但是由于会给对方增添负担,或让对方产生混乱,致使未能传递关键信息。大家不觉得这样实在令人惋惜吗?n在阐释理由的部分,高明的做法是避免添加任何不得要领的说明或不合逻辑的话语。信息模糊不清、演示黯然失色的原因在于,未能抓住疑问的核心,仅仅列举了各种各样的消息或分析,不能确定真正希望传达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信息结晶前的不稳定状态。信息没有结晶,意味着未能经过深入思考,找到真正的疑问或本质。如何才能变得善于深入思考?我认为,关键在于母语水平。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语言,平时使用母语进行脚踏实地的思考,对于逼近疑问的核心而言至关重要。如果仅仅记住新的工作法或框架,在使用的时候会感到不踏实。基于此,我希望大家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或者有意识地创造接触优美的母语的机会,增加常用词汇量。比如,朗读优美的母语书籍,也能收到显著的效果。信息经由视觉、听觉输入大脑,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除此之外,也希望大家随身携带电子词典,随时查阅平常漫不经心地使用的母语,或者忽然想起的词汇的含义等。如此,可以扩大常用语的词汇量,最终也有利于深入思考。并不仅限于读书,还可以采取其他各种途径,深入展开思考。本书也曾多次提到,日常生活中存在多种练习方法,可以实现深入思考,使希望传达的信息结晶。一些广告也能使人牢记于心。比如,应该有很多人还记得松下的广告:“你喜欢漂亮姐姐吗?”夏普的“所见之处皆是夏普”。正因为它们使希望传达给受众的信息结晶,抓住了希望传达的内容的精髓,所以才能够留在人们的心中。不仅限于演示资料,我建议大家在希望向别人传达信息,或希望通过信息推动行动展开的时候,都牢记使用结晶后的信息。
麦肯锡工作法:个人竞争力提升50%的7堂课读后感 第(2)篇
倘若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客户的困境,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或提出任何建议的,也无法标榜自己做到了“客户第一”。绝不逃避,这是新人培训内容中的第一要素。总之,无论身处何种情况,绝不退缩,积极应对。要么继续创造价值,要么离开。听起来也许很严重,但仔细想想,任何工作都是这样。原因就在于,如果无法持续创造出能够令客户满意的价值,就将被迫退出竞争。逻辑上给予正确的方向引导,同时带来心灵的感触,会让团队成员感到安心。麦肯锡认为,在所有步骤中,逐渐积累、完善内容,才可能创造价值。许多情况下,表面看来的问题实际上并非实际的问题所在。在全力以赴地着手解决某个问题但效果不佳的时候,或许应该暂时放下问题,提出质疑:“是否混淆了问题本身?”应该确定真正的问题所在,然后明确解决该真正问题的具体策略,并付诸实施,这才是解决问题。逻辑思维的本意是,明辨原因与结果,找到合乎道理的思考方法或判断方法。它可以将含混不清的问题理顺。思考的顺序是:首先,思考从这件事情中可以学到什么,以及其带来的意义;其次,改变视角,按照“空·雨·伞”的逻辑,落实自己应当采取的行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从硬币的正反面进行思考。解决问题时不能只关注眼前,应当考虑到未来的走向。创建独立的假说,摆脱限制,采取零设想,发现可以将一般情况下认为毫无关系的信息串联起来的关键驱动,推导出答案,这才是麦肯锡式的问题解决方式。问题解决的决定因素并非框架或逻辑(当然,这依然是必需的工具),而是竭尽全力、决不放弃的决心。那么,应该怎样保持思维清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但是任何人都可以采用的简单且有效的方式是:首先要好好休息,排解身心的疲惫;然后是运动身体,单纯快乐地玩乐。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突破自己的框架,便可以启发新的思维。这并非很困难,只需做到一边倾听对方,一边将对方的话分解为意见与事实。只有采用从疑问出发的思考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各种框架的作用。换言之,心中没有疑问,即便运用分析框架,也无法弄清楚自己到底希望达到什么目的。不为环境所左右、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项必须加以锻炼、不可或缺的工作技能。集中精力完成分派给自己的工作,那么即便没有大肆宣传自己,大家也会逐渐注意到。即便不宣扬自己的存在感,也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同,吸取种种经验,这也是年轻人提高自己存在感的一种方法经营包含三个要素:如何进行判断的判断力、如何联结相关人员的沟通力以及如何付诸实践的执行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向人询问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并不丢人,对自己不知道的疑问听之任之才更为可耻。在会议上提出观点或质疑的时候,关键并不在于推行自己的主张,而是如何以自己的观点或质疑为契机,激发大家的想法或意见,以便创造更大的价值。倘若在着手准备演示的三要素之前,能够清晰地自问自答,“我希望和对方共享什么,产生什么样的共鸣”,那么再进行演示也就十拿九稳了。在阐释理由的部分,高明的做法是避免添加任何不得要领的说明或不合逻辑的话语。要想熟练地运用麦肯锡式的问题解决技巧,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不可回避的要求与前提。
麦肯锡工作法:个人竞争力提升50%的7堂课读后感 第(3)篇
麦肯锡就像是葡萄,没吃过的人总会觉得美味,吃过的人就是各有品味了。
本书的麦肯锡不是基础教程,倒像是概览,语言简洁,高度概括,需要一定的工作履历基础。
不过多评论了,对刚开始工作的人值得看看。
摘述几个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1. 分析问题的时候使用框架:商业体系,3C框架,7S框架,位置矩阵,逻辑树。
2 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所解决的问题是本质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清晰的,可以用一两句话表述清楚。
3. 重视灵感:麦肯锡以逻辑严谨示人,但是本书作者认为逻辑只是载体,高质量的想法往往和灵感有关。
4. 重视行动——“空雨伞”逻辑:只是单纯的表述现象是不够的,要进一步思考对自己和客户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行动计划。
空雨伞:天空阴沉,有高概率降雨,要带好雨伞。
5. 分清事实和意见:在听别人叙述任何事情时,都要快速的分清里面的事实和意见,要成为一种本能。
事实和意见:比如有人说,那个人太没有公德了,竟然随地吐痰。没有公德是意见,随地吐痰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