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1000字篇

更新时间:2025-01-11 07:51:29 其他读后感

  可能不会打太高分,发现以书名和推荐来看书,对我来说总是失败。讲的是一个女孩子死后,追溯前因后果的故事,值得思考的是三点1.种族之前微博曾有个美国女主持人在某特定时刻开了一个玩笑,被数万人指责种族歧视,我也看了那个视频,依我个人来看,真的就是个玩笑,可能我也不懂当地文化,但是,看了这本书真的觉得,有些人,真的承受不起,这些词语伴随了他的成长。他很难和当地人交往,以至于长大后的他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甚至到他的女儿。以后还是要谨言慎行。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负担吗?其实也能理解玛丽琳,她希望女儿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莉迪亚怕母亲又不辞而别,只能说好的好的,她明明不喜欢那些生物物理,却硬逼着自己喜欢,太累了。中国也有这种问题,而说实话,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孩子们做得更好一点,我也是那个阶段走来了,怎么说呢,她其实就是不想让同样的遗憾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已。适可而止的爱可遇不可求,自己多多调节可能会更好。本文中确实太过极端,比较特殊的情况。3.自我为中心读下来之后,其实每个因素都不致死,但事情赶在一起的确难说,当她知道杰克喜欢的是她哥哥后,杰克和她说了一番话后,她可能真的受不了,我也曾想过,是不是有些妒忌呢?原本自己是中心的那个星,哥哥被录取要走,没有人懂她,自己学业确实感觉太难,朦胧的爱却是哥哥的替身,一切的一切,自己已经无力面对,是哪里出了错呢,是那年,那年我就该顺应湖水,大致吧,反正也就是自我解读吧。总结类似的故事早就看过,一般在耽美小说,没有如此大的社会性,也没有这么的反思性,恕我直言,可能是接触网文也有十年,整体故事来说,并没有新意。胜在故事描述手法,倒叙插叙结合,总体不算悲剧,并无太大记忆性,可能环境不一样,不是华人。共鸣性很高,细节处理极棒,伏笔一一列出,没有云里雾里,可能有些部分和我有些相似,心里会难受。总体并不推荐阅读,只能说读和不读影响不大,但单纯从个人角度出发,之前看过一些更好的书,这本只能说担不起8.3,若是6.5至7的区间还是可以的。

无声告白读后感1000字篇

  2个多小时刷完这本书,一如大部分人,读完本书后压抑和沉默很久。想到了很多人和事,想到各种原生家庭的樊笼、想到人类给自己设置的无声的套路,甚至很多家庭和父母终其一生都未察觉到带给孩子们一生的压抑。我想到某人,或许连他和家人都未曾察觉原生家庭给的期待和骄傲,会成为一生的枷锁。我还记得他说:他其实根本不在意事业,我也知道他所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可是放下期待成为自己,对人来说,要历经很多人与事、要有经历多少内心矛盾、要挑战多少旧友认知,才能够真正活出自我,不在意他人眼光,安静又骄傲的活着。一直以来,遵从内心的生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为太多人和事活着,甚至为了陌生人、我们根本不想在意的人活着:为了邻里的眼光、为了别人的羡慕抑或是一个点赞……看到莉迪亚的家庭,似乎看到无数个现实生活生动的缩影,母亲的期待、女性的挣扎与叛逆、父亲顽固对自我自尊的支撑、小丽娜的敏感、内斯的失落……在一个小家庭里容纳除了时代背景外,还有无数家庭和人类的矛盾。文字细腻,通过情景和事物描写就透出悲凉和落寞。看完之后,想到或许言不由衷的我们,可以真诚相对一次。面对无奈的人生,彼此还可以温柔相待。

  小说一开头就告诉了我们故事的结局:莉迪亚死了,此后通过插叙的方式,从每个家庭成员的角度出发探究悲剧发生的原因。故事很巧妙,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但也能看出由于过分精心而使得人物形象带有样板化的特征,仿佛在说,看,这就是典型的华裔,这就是典型的混血家庭。造成莉迪亚悲剧的主要来源是父母过高的期待,是父母将自身愿望嫁接到孩子身上而造成的压迫。父亲詹姆斯想要融入社群,想要真正意义上被主流社会所接受;而母亲玛丽琳则希望打破性别差异,与众不同,改变社会对女子的思维定式。我无法评判他们两人的结合是对是错,但他们的结合掺杂了太多爱情之外的东西,他们的价值观又存在着如此之大的差异,这也造成了三个孩子的不幸生活,内斯渴望逃离家庭,莉迪亚溺亡,汉娜从小缺乏关注。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而生活。

查看更多
标签: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69169/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