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源于《薛定谔传》中提到“《生命是什么》开启了DNA的研究”,好奇物理学和生物学到底什么关系,于是来读此书。书的开头就论述了细胞和原子的关系,自己其实从高中就一直迷惑,所有的有机物、无机物不都是原子构成的,那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和构成石头等非生命物体原子到底什么关系?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本书的烧脑之旅。结果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热力统计学、量子物理、多维时空、相对论,还有各种数学物理公式,看得自己数次昏昏入睡,手机都不小心滑落到地上数次。这些科学的知识竟然还论证推导了意识、生命、宗教、感知等哲学问题,实在令人佩服,怪不得许多大科学家最后都研究起了哲学。不管怎样,这是一本令我肃然起敬的书,因为看不懂,因为它把生命与物理连接起来,因为它能从科学角度去阐述社会哲学问题,因为它是提出了玄而又玄“薛定谔的猫”理论的薛定谔作品。这世界太玄妙,借用其中引用的荣格的话:“一切科学都是心灵的活动,心灵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源泉。一切宇宙中的奇迹,其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心灵。”n上升到哲学高度,“主体与客体在同一个世界中,尽管物理学现在的实验一再地证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但主客体仍然是同一个世界,因为它们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n
自然状态下,世界是一场熵增旅行,有序自发走向无序。但是,生命却反其道而行之,是一场负熵运动,所以它显得那么美妙。在本书写成的年代,尚不确定基因的成分是何与如何作用。本书前半部分,作者试图从量子力学入手来解释生命,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提出精彩的疑问。本书后半部分,作者糅合科学与哲学对诸如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客观与主观,科学与宗教等问题提出探讨。
1.决定论与自我意志:对于我们而言,我们自己既是斧头也是雕塑,既是征服者也是被征服者。一个真正持续不断的“自我征服”在个体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主观与客观:给予我的只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存在和感知互为一体的世界而不是其他。主体与客体在同一个世界中,尽管物理学现在的实验一再地证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但主客体仍然是同一个世界,因为它们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是在提问,而并非在解答。
白天睡多了,晚上一个睡不着居然看完了。
前半本因为太专业有点晦涩,后半本还是很好看的。
“感觉是所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然而,这样的科学知识中并没有关于感知的成分,因此,它不能解释感觉。”
这是我目前觉得最能安慰人、看起来最合理的对于意识的解释了。追究“认知主体的观测与客观世界蕴含的真理到底哪个才是正确”,这种问题简直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让人好奇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下本不搞这么高深了,看个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