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错车观后感3000字

更新时间:2025-02-05 12:38:44 其他读后感

  看过83版的电一影《搭错车》,终于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搭错车观后感3000字

  成长在90年代的我,年年被贺岁片逗得眉开眼笑,被一精一美绝伦的大片震撼的目瞪口呆,被国际影展的规模欣喜的眼花缭乱,却深深被这样一部反映平凡人物普通情感的影片所感动。“酒干倘卖无”,闽南语的意思是:“酒干了收酒瓶子”,就是这样一个以回收旧瓶为生的老人和一个弃婴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又是什么样的故事?

  电一影的开场,哑叔脸上已经有了中年人的沧桑。他以收酒瓶为生,和一个朴素的女人过着清苦却不乏幸福的日子。一个小女孩的出现,成就了哑叔生命中的另一种可能。她,就是被哑叔收养的阿美。

  芝兰的离开,使哑叔与这个小女孩相依为命。哑叔又当爹,又当一妈一,这是怎样一段辛酸甜蜜的日子啊,哑叔在好心邻居的扶持下,一路走过。也许是小孩子模仿能力天生强,也许是哑叔的付出感动了上天,一次阿明和阿美一起玩耍时回家时,叫阿美喊爸爸。等阿明一家走后,饭桌旁的穿红衣、扎羊角辨的阿美,忽然冲着忙碌的哑叔说:爸爸,爸爸。他激动地跑过去抱住阿美,并迫不急待告知邻里。他黯淡窘困的生活里出现了亮色,他的眼睛闪烁起希望的光芒。

  阿美长成亭亭玉立的标致女子。她有了一份工作。哑叔呵呵地笑着,嘴角荡漾着幸福。他和邻居们一起张罗着准备了一桌好菜,等待第一次下班的女儿,却看见女儿坐着一个陌生人的小轿车回来,心中自是诧异,阿明更是因此而醋意大发,家中不和谐的音符,在阿美上班的第一天,便有了小小的预兆。

  阿美越唱越出色了。终于,她被音乐公司发现了,公司要捧她做明星,但她知道做明星也未必是好事,要付出很多的牺牲,而此时她得知,他们住的房子是违章建筑,要被拆除,政一府让他们限期搬家,但是哑叔因为没钱买新房子,而愁眉不展。所以,她下定决心去做职业歌手,赚钱给哑叔买房子,懂事的阿美一次次依偎在哑叔的身旁,告诉他自己一定要挣很多很多钱。也许,这是阿美对父亲的许诺,其实,多少儿女心中都会有一份这样的许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最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改变现状的愿望更强烈,影片以此来表达,也更真实。

  然而,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公司也真的把她捧成了明星。她由穷苦朴素,变得亮丽耀眼。但是,公司为了迎一合听众的口味,要把她包装成一个大家闺秀,隐瞒了她真实的身份,也很少让她回家,所以她没有时间陪伴哑叔,也一次次地在遗憾中遗忘。直道最后,等到阿美东南亚巡回演唱归来,哑叔已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了,对阿美的思念全化作阵阵的小号声,敲打着观众的心灵。阿美的演唱会无比成功,哑叔却是通过电视的屏幕看见了自己的女儿,过度的思念,积劳成疾,哑叔倒下了,临终前,他微微睁开双眼,向满嫂传达自己最后的愿望。满嫂泣不成声,阿美终于来了,那个慈祥的父亲却离开了人世,没能见自己亲手养大的女儿最后一面。

  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

  阿美最后的歌声凄楚,真切,让人伤痛。然而,不管怎样,哑叔已经离去,这样一种刻骨铭心的一爱一与恨,伤与痛,也许阿美要用一生来遗忘。

  一爱一情:必然,却难以弥补的遗憾

  一爱一情,影片中叙述不多,却不可或缺,因为这也是这部悲剧的重要元素。阿美在刚刚其唱歌事业的初始阶段,与作曲者时君迈惺惺相惜的情愫,对当时以至今天疯长的物质情场无疑是带刺的嘲弄。

  两人的第一次相遇颇具喜剧的色彩,阿美被他的风度与幽默打动,最终和他结识为朋友。他是一个有着理想与抱负的青年作曲家,说他是阿美的“良师益友”并不过分,因为是他,在酒吧里发现了阿美的歌唱资质,成为阿美走向歌坛的第一位老师。他不断为阿美写歌谱曲,与阿美一起训练,共同演出,他们的身影开始不断出现在各个酒吧,一首又一首歌曲,开始让我们的阿美,慢慢成长。然而,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余广泰,一个唱片公司的经理人,带着浓浓的商业气息的出现,打破了他们二人的和谐。

  迫于生活的压力,也许还 有着很多少女美好的明星梦的驱动,阿美告别那些美好的合唱民族歌曲的日子,开始了她的明星路。在经济公司的包装下,阿美不断走红,却也越来越失去自一由,行动上的自一由,和心的自一由。君迈试图阻止,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因为阿美背负的,不仅有自己少女的梦想,更有为父亲挣钱,改变现状的愿望。君迈最终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不容许自己的理想被商业包装,还 是因为无法面对阿美的改变?

  家 :一份割舍不断的牵恋

  家,对于阿美来说,本应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是善良的哑叔,让阿美能够感受到家的一温一暖。正如《酒干倘卖无》中所唱:

  对于这个家,影片赋予了许多元素浓厚的感一情一色彩,为渲染情感作了大量的铺垫。

  首先,就是那许许多多的空酒瓶。我们看到,哑叔最初的那个小屋,堆满了许许多多的空酒瓶,他们是哑叔的生存手段,却也被哑叔苦中作乐,拼出一面独具特色的玻璃瓶墙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慢慢改善,哑叔的家也焕然一新,从原来的小破屋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平房,然而,那面别样的墙壁依然被保存下来,那些酒瓶甚至在墙壁上拼出了花样,为这个家增添了许多一温一馨的色彩,阿美就是在这样一个一温一馨美丽却不奢华的家中成长起来的,每次镜头似乎漫不经心的扫过那些漂亮的墙壁,我的心中便会为之一振,感慨即使在那样清苦的年代,哑叔也能活出一精一彩。直到哑叔他们的住房被拆迁,阿美匆匆赶回,看到的却只有一地的狼藉,那些满地的碎酒瓶,似乎在向阿美哭诉着哑叔的离去该是怎样的不舍。随着美丽的墙壁化作遍地的碎渣,阿美与哑叔之间的联系也似乎在渐渐化淡,尽管,他们都是那么的不情愿。

  家中的第二个元素,便是哑叔的小号与他的号声。

  阿美的出现唤一起了哑叔对生活的希望,影片中,哑叔用他的小号声陪伴阿美走过快乐的童年,也自始至终陪伴着观众。每到开饭前,哑叔便会用筷子敲打酒杯,告诉阿美该吃饭了,酒杯发出清脆的响声,犹如《酒干倘卖无》的调子,快乐,一温一馨。多少年来,这个一习一惯保留下来,成为这个家中又一一温一暖。

  第三个,是来福。狗是通人一性一的,当年,阿美从爸爸手中救下来福,便注定了它与这个家的不解之缘。它为了小主人挺身而出,与眼镜蛇搏斗;它陪伴在孤独的哑叔身边,成为哑叔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伴儿;然而,它最终也没有逃脱无情的社会制造的厄运,为了救哑叔,它把哑叔扑开,自己命丧车轮下。这样一条有情有意的狗,怎能不让观众为之动容?尤其是最后狗的死去那段的描写,更是感人至深。哑叔瘫坐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肇事的摩托车早已扬长而去,哪个年轻人怎么会想到这条狗对这个老人,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周围人来人往,谁也没有在意一个老人,和他的那条奄奄一息的狗,哑叔迷茫、无助的眼神,看了让人心碎。回到家中,请来的兽医无奈的摇摇头,叹息一声:人道毁灭。邻居们离开了,哑叔看看那条陪伴多年的伙计,最终扬起了手中的木棒。一声惨叫,让隔壁的阿满嫂泪如雨下,更让观众对这个孤独的老人产生了由衷的同情。

  来福是阿美亲手救下的,我们可以想象,哑叔也许会把对女儿的思念,寄托在来福的身上。然而,来福的离开,让哑叔失去了最后的寄托,他把头靠在椅背上,像个孩子一样嘤嘤地哭起来。

  命运:遗弃与抗争

  影片的主题是“命运”。哑叔的善良,时君迈的才气,余广泰的唯利是图,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改变了阿美的命运,让她的人生有了一波三折的变化。阿美的旁白说,我和哑叔有类似的命运:我被亲生父母遗弃,哑叔被这个社会遗弃。或许就是这样把哑叔和那个弃婴联系到了一起。阿美是个弃婴,如果她没有被遗弃,她的命运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或者如果阿美不上被哑叔捡来抚养,而是被什么人贩子发现卖了,或者成为了要饭的工具……而阿美却偏偏幸运的搭上了哑叔这个苦命,善良人的车。搭车是一个必然,你必须搭车,就像你在一条荒凉的公路上,靠自己走完路程是不可能的,但是搭谁的车却是个偶然了。阿美的必然和偶然一交一织在一起就成了她的生命。

  在遗弃与被遗弃中抗争,是剧中人物不断的努力。阿美的成功也许可以算作对命运的一次胜利,然而,阿美的成功有着怎样的代价?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20年后成年的阿美和当年遗弃哑叔的女人芝兰一起到了被推平的老屋,这个时候哑叔生命中的两个女人一样的衣着华丽,珠光宝气,相应成趣的是边上的废墟,而这个时候的哑叔已经是垂垂老矣。

  冲突:必不可少的元素

  任何影片,都离不开冲突来塑造剧情。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理想,常常是影片用来表现冲突的最好载体。本片更是把冲突应用得淋一漓尽致,将悲与喜充分言说。本文拮取一二以观之。

  冲突一:阿美的到来,给哑叔带来了喜,也带来了忧。哑叔试图用他笨拙的手势向芝兰表达,有了这个可一爱一的小生命,家就会变成一温一暖热闹的三人之家,然而,窘困的生活状态,还 是让芝兰无法接受这个小女孩。当他把原本给女人买米酒的钱,换成了一奶一乳一,平静被打破了。芝兰与哑叔大“吵”一通,这是影片中的第一次人物冲突,是哑叔与芝兰的冲突,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窘迫的现实的冲突。芝兰离开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由此,影片开始展开整个故事。

  冲突二:阿美召开记者招待会,哑叔和阿明偷偷地去看她,碰巧遇到但被阿美取代的老歌手,善良的拉老人被他利用,他怎么会想到娱乐圈有这样的尔虞我诈。为了复仇她把他带去了记者招待会。久已不见,老人颤巍巍、激动地含笑看着女儿,渴望再次看到她叫他一声爸。阿美的老板余广泰在媒体面前澄清,他们只是两位热心歌迷而已。镁光灯闪耀,阿美在几分痛苦的挣扎犹豫之后,最中沉默了。哑叔见到女儿不愿认他。失望的眼神和浑浊的老泪,简直要让人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叫人的心里狠狠地揪紧。

  小人物:这才是主流

  无论世事怎样变迁,人们还 是在要自己的生活轨迹内行走,阿美的一飞冲天并没有给她周围的人带来多大的变化,除了哑叔要为此承受的思念,与折磨。

  影片通过对阿满嫂这个串线人物的悲剧化描写,向人们展现了社会上这样一种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他们善良,勤劳,纯朴,生活虽不富裕却也能开开心心,即使历经磨难,心中却仍是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坚强的走下去。即是小人物的普通生活,也能够让人回味再三,感叹再三,这就是本片表现的成功所在。

查看更多
标签: 老人 海鸥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70392/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