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5-01-10 10:13:13 读书笔记

  花了好久的工夫才读完这本书,略有所思。下面说下我在书中印象深刻的几处: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城市的逐步成形 城市从其开源时代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足以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最多的设施;同时又能扩大自身的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更加繁复的形式,从而保存不断积累起来的社会遗产。

  以往的城建史都是着重于城和市两个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工业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的剩余,从而产生相互之间的交易,慢慢的这样的聚居点也就称为市。进而也就引发了城的形成。而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城市文明,革命,政治,经济,宗教这类因素来分析,认为城市是这类因素的集合体。相似的是,作者也是认为城市是各种要素的聚合。

  中世纪的瓦解,对现代的期待 当19世纪人们开始建设新城镇市时,几乎没有一个人再想到中世纪的城镇了。老城镇里的生活慢慢干枯了,它们的城墙也成了个空壳,城内的一些机构也只是个空壳。今天,只有拿这个空壳轻轻贴近耳边,象拿一个贝壳那样,才能隐隐约约听到过去生活的呼啸声,当时城墙里的生活曾是充满坚定的信念和庄严的目的。

  宫廷,阅兵场和首都 巴洛克的城市建设,就其形式而言,是当时流行的宫廷中的戏剧性场面和仪式的缩影与化身,实际上,是宫廷显贵生活方式和姿态的集中布置。皇宫面向两条路:从城市方面,由租金、供物、税收、统率部队、操纵国家机器;从农村方面,提供了结实的、训练有素的、吃的胖胖的男人和女人、他们组成了朝廷的主要部分,并接受皇帝慷慨赐予他们的荣誉、薪俸和赏钱。

  从上面两端节选的文字很清楚的看到作者对于中世纪和巴洛克时期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作者认为中世纪的小尺度空间和连续不断的空间的连续最符合人文关怀,相反,巴洛克象征着统治权威的大尺度,直线折线的改造自然则使作者感觉整个城市其实就是宫廷的缩影与化身。与此同时,作者将矛头指向近代,郎方的华盛顿规划是巴洛克规划思想的延续,被认为是最大的败笔。在书中,代表着作者主观主义的论述还有很多。

  作者在书中的一些思想,在现在来看是难以接受的。在作者的笔下城市是人们对于欲望,权力的需求,是人类各种罪恶的体现,相比之下,作者歌颂乡村,认为是唯一一片还残留着人类良知的净土。而城市和乡村的分割线是厚厚的城墙,越过城墙即是乡村。城市有着黑暗的一面:战争、奴役、职业上分工过细,在许多地方,总是走向死亡。

  作者在书中如此消极的思想其实是有原因的,在当时身处的社会背景下,工业快速发展,人类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革命,西方城市的快速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作者更是对战争后怕不已如果不根除战争,我们的核力量就将破坏文明--可能会使人类灭绝。一度曾是生命水库的广大的农村人口最终会与那些城市人口同归于尽。从某个角度来说,作者并不是悲观派,他只是用醒目的言语一次次地警示我们。

  本书开篇叙述了一座城市,这座城市,象征地看,就是一个世界;本书结尾则描述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从很多实际内容看,已变为一座城市。整本书作者很少使用规划专业术语,取而代之的是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眼光来向我们描述他心中的另一座城市。在我看来,虽然这本书中有些资料已经过时,在今天看来毫无意义,有些看法也过于太激进而与现在的时代格格不入。但是作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等多个层面对城市进行研究的方法和充满人文主义的关怀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查看更多
标签: 狼牙山 壮士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76305/
读书笔记推荐
热门读书笔记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