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1-18 08:26:18 其他读后感

  对喜喜而言,我是陌生的,只是她千千万万读者中的一员;对我来说,喜喜是熟悉的,屡屡在网上看到她的笑容,读着她用心写出的文字,仿佛她就在眼前。而当两本同样的书籍几乎同时摆在我眼前时,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更觉喜喜的可敬可爱!

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

  两本书,一本当然是喜喜的赠书,另一本却是在不确定能否得到赠书时在网上购买的。不想竟同时到手!看着并不陌生的封面,闻着书中散发出的淡淡墨香,内心充盈着满满地感动!

  其实,早在“教育在线论坛”中,就拜读了喜喜的“关于阅读·写作问题”系列文章。如今,捧起新书,细细阅读,“书是粮食不是药”再次深深触动了我:

  书是粮食不是药——阅读必须常态化。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阅读如吃饭,一日不读神恍惚,如此,精神岂有萎靡之时!所以,阅读需要的是细水长流,需要的是水滴石穿的坚持,成为习惯,方能受益终身。

  书是粮食不是药——阅读不能激进化。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俗话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面对孩子,我们不会因为他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就会看到他胖了或长高了。同样,短时间里,少量或大量的阅读也不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变化。可我,面对孩子们的阅读,总是急切地想让他们从中学到点什么,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让他们感受到故事中的美好、力量。读着喜喜的话,豁然明白,自始至终我都把书当成了药,想通过对症下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书是粮食不是药——阅读需要全面化。挑食的孩子容易营养不良,阅读片面的孩子,精神世界易偏激。我们都知道人吃五谷杂粮身体壮,更要知晓心润文史哲理神清爽!

  书是粮食不是药——阅读还要及时消化。我们知识的储备库——大脑,在时时输入储备的同时,更需要定时的输出消化。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消化,而沟通这一桥梁的最好途径就是“说”。这也是我对这本书感兴趣的第二个方面“口头作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承认读这本书的功利心——让孩子们读好书,写好文。而作为一名再次步入三年级教学的我,“口头作文”和“写信代感”让我如获至宝,就如这干旱季节里的一场及时雨。

  叶圣陶、朱永新等很多教育家都认为“说,比写还重要。”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叶圣陶一代大教育家,对自己孩子从不教作文,只是让他们把每天的所读所感说给他听;薛瑞萍老师也是每天让孩子们读儿歌故事,让孩子们讲给其他同学听,再鼓励他们写出来自己的所感。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孩子们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复述、转述、谈见闻感受等一系列的说的练习后才进行了书面创作。这不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口头作文”其实就是解决了孩子们“胸中无话下笔难”的难题!

  再来说说给我惊喜的“写信代感”吧。读后感,对孩子们来说真的是一个难题,看看他们所写的内容,完全变成了“读后无感”。孩子、老师都头疼。但喜喜的歪招(“写信吧!给书里某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写封信。无论这个人是好是坏、戏份是重还是轻,只要自己感兴趣,就给他写。也可以给这本书的作者写。告诉他自己是否喜欢这本书,为什么?是否有些更妙的想法告诉作者,让作者向自己学习,今后文章写得更好点?”)却起到了偷梁换柱的效果,让他们眼前一亮,一条大道豁然出现眼前。

  《喜阅读出好孩子》,一本不厚的书籍,却如大海般广博而深沉,宝藏无数,一遍浅浅的阅读怎能捡拾完闪闪的珍珠?

查看更多
标签: 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82061/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