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后感喜欢把《情人》开篇的一段文字当成自己读后感的开头,王小波说那个开头:无限沧桑尽在其中。
去书店买《情人》回家看,也的确是受王小波的鼓动。王小波在《我的师承》里提到了一种阅读方式:他用查良铮(穆旦)翻译的青铜骑士做例子,告诉我们文字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读的。好的文字,应该像黄钟大吕一样琅琅上口。于是在看完他的杂文集后,我也要买来《情人》好好读读,毕竟最优秀的作者在搞翻译。
我很乐意享受个人世界,我读《情人》的时候是个晚上。那天晚上我在超市买了卤菜,在小区的菜市场买了小南瓜,我特地煮了小米粥近几日的忙碌,胃有点不舒服。
我开了电视,是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人在吃饭后就悲恸不已。
我冲了杯普洱,苦。
一个年轻人的青春是美的,一个老人的苍老同样是美的。我明白那个道理。不过我还是被吸引了。杜拉斯的文字晦涩,深奥,却拥有一股神气的力量使我无法中途放弃。可以是对爱情的向往,解读,可以是对悲惨命运的挣脱,然而那些字背后,自己感觉到的却是无尽的绝望。这样的情绪,一丝丝、一缕缕、从眼皮流淌出来,弥漫在整个房间里。将我缠绕其中,无法脱身。
真是那样。于是普洱茶在午夜12点后更苦。
我还是继续翻着,几页几页的断章。和文章的主题无关,和爱情无关,和命运无关。但杜拉斯还是写着。我知道那是她的手法,和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样。幕布一盖,换了个场景,但依旧是一部电影。这个倒让我想起了王家卫,我喜欢王家卫的电影,因此我也理解了《情人》中的这个手法。手法相似,不存在模仿和抄袭,正如一套好的相机,庸着可以去拥有它,卓越的摄影师也可以拥有它一样。诚然,杜拉斯和王家卫都是优秀的。
CCTV-4里曾播放过湄公河。旧照片的颜色。在湄公河的渡船上,西贡的街道上。女孩遇见了那个来自中国北方的男人。杜拉斯叙述的角度很奇特,她的文字很有力量,和刀差不多,她把《情人》约会的每个场景都刻在你脑袋里,你能从文字里看到那些场景,堤岸,中国餐馆,小汽车,寄宿学校,小木屋等等。看《情人》,你仿佛会觉得自己就是主人公,忽然你又变成了观众,忽然你又什么都不是了。
《情人》在那些文字之后开始了情感。在老式的有轨电车上,在喧闹的洒吧里,在海边的小木屋中。《情人》继续他们的情感,他们享受*的欢娱,他们享受两人一世界的欢娱。暧昧的气息,跌宕的少女情节。忽然一切嘎然停止,剩下的只有无边无尽的绝望和孤寂,就像经历了一场盛宴,到头来依然孤单一人。
一场感情从开始便充满了绝望。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它会绝处逢生。只是杜拉斯让它死亡了。小说毕竟还是小说,奇迹总是奇迹。如果能奇迹也能自然发展,它就不是奇迹了。可以理解一个把爱情当作救命稻草的少女,渴望用爱情来拯救绝望的生活,她在底层不断挣扎,疯狂,然后依然失败,早已注定的失败。她其实看的到自己的失败,可她依旧朝失败走去,这个就是爱情。爱情无法永远,而分离可以。
女孩的有些事情是注定的。
时间带走了一切伤痛,然而温柔还是留在心里。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