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很美好,里面有些描写也很美好,那些可爱、甜美的事物,就像是一个童话世界,可惜它所描绘的是残酷无情的社会,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子被摧残,被毁灭的故事,讲述的是所有不幸者共同的痛苦。
房思琪是个受害者,她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里,遇到了李国华,从此开始了长期的不幸生活。思琪对文学有种病态的痴迷与崇拜,她认为人生很多事可以用文字解释,情感也可以。她认为文学就像一个人的面容,它呈现出好,那这个人就是好的。李国华是个老师,是个有些才华的人,他懂得一些文学,懂得利用文字,但他更懂得社会的残酷,所以他能走近思琪,走近那些信任着文学的女孩,走近那些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人。他的一些话单独看来,尤其是那些情话,充满了危险的迷人气息,换一种场合,换一个人,也许就是动人的,可是在那样的场合,对着一个被侵害的女孩,一个加害者,这样的语句就像粘了苍蝇的蜂蜜,令人恶心。
李国华是个恶魔,他有着极为病态的审美。他因此能发现那些特别的女孩子,伤害她们,掌控她们。这些女孩因为社会的不理解,将本能的恨意慢慢消磨,给自己无数借口,去爱上这个恶魔,她们试图将社会中发生的黑暗转化为书中美好的文字,她们将自己编织于一片虚伪的爱情之网中。思琪有段时间似乎成功了,她和李国华维持着扭曲的关系,但她又享受着这种折磨,这种所谓的爱情的甜蜜,它其实是毒药,一点一点侵蚀思琪,她有时醒着,有时装着糊涂,他们就像老夫老妻,就像相爱着的情侣,说着一些心知肚明的话,互相打趣,互相试探。
文学其实一直都是一种伪装,它比现实中那些人带的面具更具迷惑性。李国华迷信文学,他爱自己主控的世界,他恬不知耻地将爱挂在嘴上,做着最令人不齿的事,他爱的从来是他自己;思琪迷恋文学,她把自己藏在文字里,外界的痛苦不断刺激她,她得不到依靠,得不到理解,她沉浸在虚构的童话中。
然而文学的美好也正在于这种欺骗性,对生活的修饰可以按照你的意愿来,它是一种可控的“命运”。李国华也好,亨伯特也好,他们知道自己在犯罪,但还是伸出魔爪,他们是恶魔,任由自己的心作恶,他们将其标榜为“对美的追求”,在感情中,甚至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一切都怪你太美”、“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这种不健康的爱情心理是一种补偿机制,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在文学中会产生一种异于现实的无力感,甚至会为此着迷,这也是文学带来的美感。当然这种毁灭性的美感,只应该停留在书里,不应走到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