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1300字

更新时间:2025-02-04 20:32:11 其他读后感

  拖了一周才来评价,不是因为没有什么可评价的,而是看完让自己有触动的太多,不知道从哪个点来分享。内容很充实,除了一些理论,大部分都是可实操的建议,所以我不敢说我有很大收获,只能说有很多触动,这些触动的点还需要慢慢去实践然后才算是有所收获吧!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1300字

  书的框架我按照对我个人的需求总结了一下:

  第一部分:读书前的准备。

  1.时间上的准备:该玩玩,该工作工作,照样读上百本书。(我理解是专注做好该做的,时间都会有的);

  2.选书:1)网上搜索想读的领域书籍,会有书单;2)专业领域的书先读经典的,然后再读其他,这时已经知道的就跳过(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第二部分:输出。

  1.反复地讲,就是分享,可以找朋友讲,找不到就自己跟自己讲,讲得多就对书的消化更彻底;

  2.读书笔记,都说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嘛,否则书仅仅算是看过,也就没有然后了;

  3.批判性思维训练,推荐书籍“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我觉得上面两条就是为这个服务的,读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我们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用更批评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的人事物)。

  第三部分:如何读书。

  1.主题阅读:适用于读专业领域的书籍;

  2.图读法(啃硬书):做思维导图。

  3.框读法(经管书):也就是掌握几个常用框架来梳理这本书帮助更好的理解,也方便写书评以及跟他人分享

  4.炼读法(畅销书):重点是把书读薄,用几句话概括作者逻辑,对这几句总结作出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5.抄读法(“大牛书”):作者境界高你太多,不急于理解,抄抄观点,写写感悟即可(之前看一本书还一直纠结看不懂呢,原来是缘分不到,境界不够,那就先不急);

  6.闲读法(快餐书):这类书就当放松大脑就好,也不用思考太多;

  第四部分:拆书。

  这里分享书中一个常用的框架,分四个部分:

  1.背景介绍:书的内容、类型、作者、对本书的整体感觉等;

  2.知识点介绍:摘取原文片段(定义、简化的案例);

  3.知识点应用:结合自身列举一些案例,谈谈理解;

  4.总结反思:思考作者观点的优点和缺点,是否可以更好?

  讲拆书的时候作者拆了好几本书用来让读者更好的掌握作者是怎么拆书的,针对不同的书拆书方法会有稍微不同,但是大体框架是可以模仿的。

  另外看书评中有人说这本书就是一直在拆别人的书然后凑成了这本书,我很不赞同这个说法。对我而言,作者通过拆书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怎么去拆书去更好的消化一本书。

  第五部分:学以致用篇。

  1.4种思考模型(不止四种,但这四种是对我很有用);

  2.工作方法论;

  3.创业方法论;

  4.生活方法论;

  第六部分: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

  这本书看完就看了“奇特的一生”讲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则。目前正在实践书中的时间管理法,效果还不明显,继续坚持实践。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这本书就是作者是一个拆书高手的最好证明。里面的内容都是作者看了大量的书,拆了大量的书进行了消化(应该说是内化,作者都把这些东西变成了自己的),最后通过自己的理解以及实践之后展现出来的成果。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服[呲牙]。

  这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书评,主要是觉得这本书写的很好,希望大家都去看看,或者从这个书评中有那么一点点收获也是好的[害羞]

查看更多
标签: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94193/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