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3500字

更新时间:2025-01-08 09:26:20 其他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后感3500字

  大约在至今7万年前,“智人”开始创造出一种复杂的架构,人们称之为“文化”。这些智人文化的推演形成后历史学。在人类演化史中,有三大重要的革命:大约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大约12000年前的“农业革命”和大约500年前的“科学革命”。《人类简史》一书即是以这三次革命为主轴展开阐述。

  认知革命

  人类的祖先——“智人”——大约在250万年前已经出现在东非,不过这时的人类同猩猩、狒狒这些同属同科的动物并无二质,甚至单从身体强壮程度而言,人类还不敌猩猩、狒狒。而让人类从地球上迅速崛起,称霸全球的秘诀在于,在大约200万年前,智人群体实现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

  所谓认知革命,主要表现在智人具备了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并不是简单的智人群体间可以通过语言来实现信息的传递。而在于语言的内容已经摆脱现实,能够表达一些从未看过,从未出现过的事物——人类具备了想象的能力。

  这种想象的能力让智人能够更好的应对复杂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智人开始能通过这种能力来提前的筹划一些事情,比如狩猎计划,采集计划。另一方面,它使得智人群体开始产生信念,从而摆脱了动物仅仅依赖生存本能的生存方式。

  群居动物能够形成群体,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可以通过彼此的行为来产生影响。比如,一群狼,可以通过狼的首领来实现对群体的监督,同时维持群体的稳定。但是依赖这种关系形成群体天然会有数量限制,如果超过一定数量,一个个体就很难认识所有的群体成员,从而也就无法形成个体对所有群体成员的影响,群体也会随之分化。而规模的限制,造成的一个影响是,能力的限制,其永远无法超出该群体的能力范围。而智人因为具备了想象的能力,开始通过一些非行为的方式影响群体,比如宗教信仰,社会规范等。这些想象出来的内容使得智人群体终于脱离群体数量限制,整体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于是智人开始从食物链的边缘位置升到顶端,开始从东非的一隅称霸整个亚非大陆,最后统治全球。

  当然,能力越大,欲望也就越大。毕竟在人类在智人阶段,可不会有什么责任意识,更不会想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鸟兽花虫。所以,智人所到之处,迅速引起当地物种的大规模灭绝。不再详述。

  农业革命

  人类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依靠采集狩猎为生,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才开始逐渐开始从事农业,农业革命也就此展开。农业革命是伴随着驯化运动开始的,这场驯化运动,大约持续了5000年,这期间被驯化的动物包括狗、羊、马、骆驼等,植物包括小麦、稻米、玉米、马铃薯、小米和大麦。

  人类至今食用的主要食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都已完成驯化。而这些驯化的主要场所包括中东、中国和中美洲,而并非像智人的足迹一样踏遍全球。这里主要原因在于,植物是很难驯化的。说是驯化,理论上并非改变植物的自然习性,而是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而这些植物的自然属性决定,只能在上述的地方生长。所以作者提到,与其说是人类驯化了小麦,不如说小麦驯化了人,毕竟人类为了培植小麦,逐步改变了迁徙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以采集打猎为主的饮食习惯。

  如上所述,培植小麦等作物使得人类开始改变迁徙的生活方式。而这造成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一方面,农作物的栽培使得人类的食物得到增长,随之人类的数量、密度也开始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农作物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决定了人开始增加对环境的依赖。而这导致的后果是,人类不再只看眼前,开始囤积粮食,开始为未来考虑,对自身的财物安全考虑。这都促使具有长久属性的大规模的功能性组织的出现,比如政府。而后战争,阶层便理所当然的出现了。

  为了维持这种社群,人类创造了大量的想象故事,而这些故事开始大面积占领人类大脑,使得人类的记忆开始过载。人类开始发明出另外一种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文字应运而生。

  人类的融合统一

  如果从人类诞生之初开始鸟瞰整个历史,不难得出人类正在逐步走向统一的结论。而影响人类融合统一的因素,核心包括三方面: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和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货币(这里可以狭隘的理解为黄金、白银),一个不存在国界的交换物。无论你行走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他都同样起着作用。货币从本身上并没有使用价值,它的价值也来源于人类的想象。这种想象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整个人类共同的想象。货币的流通意味着物物交换的实现,它全球化的流通方式为全球人的融合统一提供了物质的基础和机会。

  所谓帝国,就是指具有文化多元性(统治多个名族)和疆域灵活性的政治秩序。这里我们必须避免对“帝国”情感上的反感。包括我在内,认为帝国总是意味着剥削,压迫。然而如果我们将历史上的元朝、清朝称为元帝国、清帝国(当然事实确实如此),应该这种情绪就能消除一些。从对他的定义不难看出,他并不能与侵略画等号。帝国的存在客观促进了民族的统一,使我们在面对满族同学时,不再分成“我们”和“他们”。这也就为融合统一提供了政治条件。

  如果你置身在基督教教堂中,你能感受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说着不同的方言,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在这里因为对上帝的信仰,不分彼此,共称兄弟姊妹的氛围。所以全球性的宗教,为人类的融合统一提供了思想意识层面的基础。作者在原文中还讨论了“一神论”与“泛神论”宗教,“二元论”宗教,自然法则类宗教,以及这些宗教的融合。这里不做详解。

  科学革命

  人类发展至今第三次重要的革命是科学革命。这次革命应该说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这次革命的背景是中国古代对孔孟的崇拜,西方中世纪对上帝的崇拜。在古老的知识体系中,人们的观念是:上帝(孔孟)是万能的,无所不知的。所以如果我们有不知道的,应该做的不是自己去寻找答案,而是去问知道的人——上帝的使者,孔孟的弟子。因为他们相信,在圣经里,在四书五经中,一定会有问题的答案。而现代知识体系首先破除的就是人们的这种理念,使人们相信,人们可以通过发现新的问题,新的事物来解决当前问题。所以科学革命是人类重新认知自我的一个过程。现在知识研究的核心准则就是:实证观察与数据工具整理证明。而不再像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那样:真正的知识是可以依靠逻辑推断出来,无需证明的。

  科学革命从形式上说,使得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间的距离缩短。而两者联姻的过程,帝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19世纪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而英国海外殖民的开始源于远洋探索。当时因为担心探索成本无法得到回报,所以英国探索舰队中都会存在很多地质、植物学家。目的在于发现新大陆后能迅速获知当地信息,明确可获取的资源。当然,这些科学家不负众望,为英国皇室带来了丰厚利益。如此良性循环推动了科学革命的发展。进而到一战二战,科学家制造的飞机,坦克,炸弹都对战争局势起到重要作用,使得科学革命进一步发展。重要的是,使得皇家贵族,政府,富人对科学日益重视,投入大量的金钱推动科学的发展。

  以上为笔者认为作者核心阐述的内容,总结来说:认知革命使得人开始形成语言,产生文化,走上食物链的顶端;农业革命使得人类开始聚居,形成社会,产生文字;科技革命使得人类开始摆脱自然的限制,重新定义自身,变得越来越强大。

  以下为个人观点:

  从人类史的角度上说,应该是非常成功的,能把人类如此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进程清晰的阐述需要丰富的知识。但是,过于庞杂的内容导致作者在阐述一些问题时不免蜻蜓点水,有些甚至只是在追求政治正确。

  个人比较喜欢的是认知革命与农业革命部分,其中的内容算是殷实可靠,有理有据,即使不一定完全正确,至少代表一家之言。后面就如前面所言,很多内容只是浮光掠影,没什么新鲜可言,只能算是科普了。

  原文还送精美歌曲一首,原文公众号:夜阑烛光

查看更多
标签: 巧克力 暑假 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94891/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