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承认我是个胸揣私心杂欲 言行口是心非 处事犹豫不决的普通人
这样的我深知人性那脆弱和阴暗的一面
于是很怕用“对”“错”去褒贬别人
害怕不自觉的处在上帝视角对别人评头论足
更怕“大义凌然”地站在道德制高点绑架别人
毕竟我不是当事人 无法断定我深陷当事人的处境时 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如果我是凛子——
会很好地处理貌合神离的夫妻关系吗
会严格地克己复礼压抑住自己对愉悦与自由的向往吗
我真的 不知道
所以 关于“出轨”这件事 我一直持保留态度
暂且撇开“出轨”不议 我觉得《失乐园》更多的是在谈论“性爱”“生死”吧
关于性爱
前两天看到knowyourself的文章说“约有20%的已婚人士处于无性婚姻中”
看来有不少人同出轨前的凛子一般 难得体验性的魅力
或许是因为在谈性色变的社会 “讨论性”都已“大不韪”了 更别提“体验性”
不得不承认总是有人会把“性”与“邪恶”“污秽”等词联系在一起
但“爱”却是个会令人神往与祝福的词
或许在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里认为“性”更多的是一种本能欲望 而“爱”却有着纯洁与奉献的内涵
这让我想到88年波兰电影《爱情短片》里19岁少年本坚信自己的爱情是纯粹无性无欲的
但他爱的人却通过勾引他并使早泄的手段告诉他:世上没有纯爱 你喜欢我只不过是性的吸引罢了
少年第一次触到自己的欲望 那一瞬间的性欲亵渎了自己纯粹的爱 于是寻求自杀……
他这是为了极致的爱而死 正如凛子和久木为了极致的性而死
不可忽视的是 少年的爱中隐藏着性 凛与久的性中饱含着爱
对于情侣、夫妻而言 性与爱 本该就是两位一体的吧
所以当婚姻无性的凛子遇上婚姻无爱的久木
仿佛身与心都找到了失踪已久的最后一块拼图 怎么舍得再丢失它
写到这里时我突发奇想:
那些丢失性或爱的情侣、夫妻之间 到底是先无性了然后才无爱 还是先无爱了才无性呢?
这是一个无法确定标准答案的问题
唯一能确定的是 现实常存变数 人心诚难叵测 即使是枕边人都可能同床异梦
所以应该活在当下 去爱自己爱的人并和ta疯狂做爱……做的事吧(哈哈)
关于生死
人终将一死的命运 使得“生”显得十分虚无
却也促使一些人开始思考起活着的价值以及怎么死才比较有意义
听完病榻上水口淌着后悔的泪说“人应该趁着想做的时候做”
久木这才惊觉死亡离自己这么近 恍然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死
在《失乐园》中如果“趁着想做的时候做”就是生的意义 那死的意义呢?
我想 大概就是“定格幸福与快乐”吧
就像有岛武郎在事业巅峰期和爱人殉情时留下遗书:“在这欢喜的顶峰迎接死亡”
他的“死亡”仿佛一滴松脂
把极致快乐的自己融入其中 凝结成琥珀化石的便永远是那个极致快乐的自己
有的人肯定觉得这种做法太过极端 应该创造更多生的价值后再去考虑死的意义
这令我想到《教父3》令我瞬间泪奔的最后一幕:大远景里老麦克独坐在故土的空地上猝然倒地
自然死亡对黑帮来说虽是善终
但赚足声誉与金钱的麦克接连失去了三个爱人 在晚年一天天倒数死亡的日子里也只剩下懊悔和回忆陪伴自己
他的确活得精彩 但最后却孤独终老抱憾而亡
如果让我做出选择 我宁愿死在快乐的顶峰也不愿在目光呆滞、嘴角垂涎的晚年中熬着时间等待死亡
这也是凛子和久木的选择:“死虽然可怕,但这也就像是一次出门旅行。既然这个世上的芸芸众生早晚都要走上死的旅途,那么自己想要和最心爱的人,以最美的形式去旅行。 ”
当然 生死这类事没有好坏与对错之分的 有的只是不同的价值观所影响下的不同选择
勇敢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想死的方式 不顺从别人替自己选择的同时也不去褒贬他人的选择 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生死观了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