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老太》在旧社会时期,梆子老太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因不能生养,不善女红而被村民嫌弃,嘲讽。她的腰杆也不直了,说话也小声了,这是她的可怜之处。但她后来“盼人穷”,善妒嚼舌根,是她做人做事的弊端。但在有意无意地与乡邻们产生摩擦后,她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不明白,跟时代的汪洋大海相比,个人最多就是大海无意间托起来的浪花。以为登上了权力的山峰,殊不知是把她推进了被厌恶被孤立的深渊。说实话,这是时代的悲剧。
《蓝袍先生》写法比较巧妙,以启蒙老师对我述说的故事串成主线。对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很细致的描写。描写的场景很逼真,会让人有代入感。徐慎行接下父亲的衣钵,在18岁去学堂坐馆,谨遵父亲的严厉教诲,禁锢了思想。在后来他去了速成二班,老学究的做派自然受到同学们的嘲讽。那时候讲解放思想,破除封建,而蓝袍就是象征封建思想。虽然他在田芳的鼓励下脱下蓝袍穿上列宁装,但也没有改变他悲惨的命运。被刘建国穿小鞋后,他被定性为右派,二十五年来受尽了白眼嘲笑批斗。以至于他觉得狭窄逼仄的库房,才是安妥灵魂的清净之地。经历过右派的冲击,终于做到父亲写的字条——慎独。
出门干活,闭门思过,谁的房子我也不想去,怕因此而玷污别人,于自己也惹是生非。
但我仍是不能赞同徐慎行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在已婚的情况下和田芳交往,这是给了两个女人希望,更是痛苦。我并非支持包办婚姻,只是对已婚男人还对其他人表达爱慕这种行为不赞同。他的妻子是在封建思想下的悲剧产物,因丑而滋生了自卑,结婚后没有得到丈夫的尊重,在不知情下被离婚。致使在村里没有地位,被耻笑。后来徐慎行被定性为右派,她不过是出出气,也未曾离弃。说到这儿,可能也有一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感觉。如果她能懂得成全,那将是三个人的幸福。她能找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在一起过活,或许烟火味儿会更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