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没有办法不去同其他外国作者写中国的书比较,比如不久之前的看过的同这本书几乎同时期《江城》。结论就是,我更喜欢何伟的书,而不是比尔波特的这本。
为什么要读外国人写中国的书呢?我猜大概是更想了解自己一点。看到何伟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我已经习惯的中国的种种,看到我不知道的作为一个非中国人在中国会遇到的种种,我觉得很有趣味。何伟像是一个单纯的观察者,对中国的所有都充满了好奇,有时候会愤怒,更多的时候是惊奇和感叹。本书的作者就不一样了。他可以说是一个中国通——书中的中国的古籍、典故、诗歌都信手拈来——而非像何伟一样到达中国是一个一无所知的状态。会中文不稀奇,但是学过中国哲学中重要的部分佛教和道教的经典(甚至易经八卦)、读过而且理解古诗词的外国人就很稀奇了——我似乎有写偏题,没有评价这本书了——看似作者有着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但我觉得作者其实非常的刻薄:他和众多常见的外国人一样,是一种挑挑拣拣的居高临下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
这句话说出来,我觉得我已经小粉红化了。也许我没有办法做到自然,作为这个时期的一个中国人,我就是不自然的,因为中国的和世界的关系就是不自然的。不自然的结果就是有很多莫名其妙无法解释但是无法掩盖的冲突。比如90年代的两位作者书中都有的对于警察的描述,比如现在对于外国人的过度友好,比如对于外媒的看法的重视,比如之前对于作者居高临下的视角的不爽。我在想为什么那个时代会如此在意外国人在华之行踪,总认为会是间谍活动呢?也许就是这种不自然的关系的表现。
作者只对于他所热爱的宗教部分的中国感兴趣,他刻意美化了孕育他所喜欢的部分文化的中国和中国人。那些他认为精妙的同没有读过书(有歧视之嫌)的只是念佛的(有断章取义之嫌)修行的道教佛教人士的相谈我并不觉的发人深省。我不相信不读书靠隐居打坐能够达到所谓的成佛成仙,not even close. 对于现在的中国、曾经的中国同宗教无关的和现在的其他的中国人他不在意。我大约有一种愤怒。我曾经以为去了很多地方就可以让人变得成熟,但是一个这样的但是并不成熟的人让我觉得失望。我以为学习了复杂的道教佛教之教义,这一最为接近“终极答案“的宗教的教义的人,比如作者,可以更为”真“更能看到这个世界,但是并没有,于是让我觉得失望。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是一本关于宗教的书,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也不是所谓关于隐士的书。它混杂了游记、访谈,复制粘贴了诗词、别人的游记、对于中国的文化的普及(类似百度百科/Wikipedia),是一本非常的平庸的杂糅的一本书。除了让我重新看到了几篇我喜欢的诗词,再次感慨怎样的神仙啊竟然写出这样的诗词以外,不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