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二年》读后感1200字

更新时间:2025-02-05 22:35:19 其他读后感

  向光而生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1200字

  用两天的零散时间看完了《为奴十二年》,相比之前看过的长篇《地下铁道》,故事没有后者的起伏跌宕,却以真实的叙述动人心魄。

  故事以第一人称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平静中透着唏嘘,理性中不乏痛苦。查了一下,这本书发表于南北战争结束后6年,对于当时是有着其特殊意义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很多情节取材于此。揭露了奴隶制度的大幕下掩盖的一段鲜血淋漓的历史。我想未曾经历过的人,永远都无法体会其中的痛苦,而唯有感同身受,我们才会懂得慈悲。哪怕对于诺萨普本人来说,在被贩卖之前,他也只能从父辈的口耳相传中体会奴隶制度带给他的同胞们何等恶劣的劳作条件,何等卑微下贱的社会地位。而他的生活虽然艰辛,但是也算平淡安宁和乐幸福。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黑人,和他的妻子儿女们怀揣着最不起眼的梦想,用心去爱,去劳动,在熙熙攘攘的世界努力向前。直到两个陌生人的出现,将他的人生拖向了绝望和痛苦的深渊。

  诺萨普被从自由的北方贩卖到了南方深处,远离家乡、亲人,饱受折磨。其中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他和其他被贩卖的黑人交谈,发现这些人从小就在南方长大,世世代代都是奴隶。对他们来说,世界的规则就是白人为天,黑人为泥。他们从来不知道自由是何物。因此,当诺萨普和亚瑟准备夺船时,是不敢叫上这些“同族”的。恐惧和无知,让这些人最终成为奴隶制的牺牲品。与之相对的,是同样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和蒙蔽的白人牧师。作为一个神职人员,他宽容、高尚而公正,拥有受人爱戴的品格和性情,但是“一个人可以占有另一个人,并将其视为私有财产”这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观念却是根深蒂固的。他本人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有任何的罪恶。尽管当今的我们看到这些片段会带有深深的谴责感,但那是由于我们站在后来者的高度上俯看过去。唯有时间才能真正证明一切。

  当诺萨普最终被贩卖、被转手,在无耻之徒的折磨下奄奄一息时,他心中对家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企盼却是前所未有的强烈。是这些渺茫的希望给了他在绝望中前行的动力。家、自由、生命,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原来是这样弥足珍贵。总是在失去后,才有人了解。

  故事最后,仍然让我感到很压抑。已经重新成为自由人的诺萨普,仍然无法出庭指控夺了他的自由人证明,把他买到南方的伯奇。只因他是黑人。在纽约这个自由州,诺萨普这个自由人却不能自由的指控给予他12年努力生活的罪魁祸首。

  想想,12年间,诺萨普有无数次面临死亡。而伯奇们,却在此期间贩卖了无数的黑奴,并享用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钱财,从没有内心的不安。如诺萨普所言,埃普斯们和他们的儿子们从来,就将奴隶视为畜牲,他们受到的教育如此。那伯奇们呢?他们深知自由对于任何一个人的重要,相比之下,他们更加令人厌恶。

  命运之于时代,总显得那么无助和卑微。而对于自由的渴望和人性的光辉,必将永在!

查看更多
标签: 读书 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95933/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