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教授说:“上海是张爱玲的,王安忆是上海的。”这句话初次看见以为是对上海书写的一种对比。在一次报告上,有幸向主讲人黄发有教授提问“张爱玲和王安忆两位作家的同与不同”。他笑了笑说“他不研究比较型的文学”。在他接下来的几句话里,我明白在他看来,这两位女作家虽然都会书写上海都市,但是把她们两位一个是作为一个开沪港市民传奇之人,一个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来进行“牵强附会”的对比显然是不合理的,实质性的内容就在于她们的文风内涵是有根本性区别的。或许都有一种苍凉感和无常感,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与心境不同,所以她们在作品中影影绰绰的形似实则是神不似罢了。王安忆是新时期一位重量级的作家,我敬佩她在每写作期间都始终保持着活力与创新,这才是真正的作家。从早期的“雯雯”系列,到转入更宽广的视野,写在知青、文工团的生活经历(《流逝》、《尾声》、《归去来兮》等),再到寻根文学热潮中的《小鲍庄》,再到描写关于“性”题材的“三恋”,再转向关于命运、历史、时代大的维度里去书写现实与未来、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纪实与虚构》《叔叔的故事》等),转向都市文化为背景的《长恨歌》与《富萍》,王安忆是充满无限地激情去创作的。似乎每位作家都不愿意把自己去与另一位作家做“无逻辑、无理由”的观照,偶像严歌苓这段话正好说出了一段真理,“张爱玲只会有一个,她的上海也不是我的上海。我的上海比较脏、臭,比较像地狱,特别是在我写的那个时期。以后我还会写上海,那也还是我的上海,而不是张爱玲的。张爱玲之所以独一无二,就是因为她把上海写成她的了,如同福克纳把他的小镇写成了福克纳的,马尔克斯把他的小城写成了马尔克斯的。我怎么可能和张爱玲像呢?我的经历是前半生戎马,后半生寄居海外各国,大家所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截然不同的”。正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不同的,所以写出来的文字也就有了阐释的可能性。我想,王安忆在塑造“王琦瑶”时也是融入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情愫的,不是谁造就了什么,而是一个时代一个城市造就了王琦瑶。她固然是上海历史的象征符号,可是从宏观落到微观来看,王琦瑶只是王琦瑶的历史,她的一生绝美而又凄凉,风华而又沉寂,热情而又空泛,她,只是自己。我们随心阅读,就够了。
《长恨歌》读后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5-01-15 06:38:04
其他读后感
查看更多
《长恨歌》读后感1000字 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96133/
下一篇: 生活的勇气——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