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是一鼓作气读完的这著名的三部曲,林先生的文采飞扬自不必说,小说的题材内容虽然在今天看来比较朴素老套(特指《朱门》《风声鹤唳》),但故事抒发出的情感写得情真意切,个中人物丰满鲜活,着实也吸引人。
《朱门》的故事是完全独立的,写作时间也是最靠后的,放在三部曲的首部,我有点没想明白,跟凑数似的,也许因为讲的也是乱世中的中国吧。读来最吸引我的是柔安家族发迹的大湖,这里似乎在新疆西藏青海的边界处,战乱年代,异族的风物人情描写成了本书一大亮点。
《京华烟云》当然是三部曲中的魁首。洋洋洒洒的48万字里,三大家族随着古老封闭的中国被外虏慢慢侵蚀,也由盛至衰,其中夹杂着对新思潮新文化的批判与接受,对侵略者的愤怒与谴责,对遭受涂炭的平民百姓的深切同情。故事里各色人物身在其中,一起经历着新旧思想的碰撞,守旧与崇洋的对抗,以及对建立新国家新秩序的殷殷希望。这么多的人物,这么长的故事,以及每个人的命运,林先生所倾注的心血笔力可想而知。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回忆小时候看过的影视印象,特意搜出了一些87版赵雅芝演木兰的片段和为之而做的主题曲《浮生若梦》,那种旧旧的色彩,悲情的气氛,总觉得有点过度演绎了这部小说。可是再对比最近十几年大陆拍的版本,真有点感叹现代媒体商业对文学作品的破坏力。相比之下,还是87版的作品更贴近原著。浮生若梦,这个词总是透着一股沧桑的悲凉感,道家味道十足,似乎人之漫漫一生,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大梦一场。确实有些不敢往下再想,留待老来再细细品味吧。
《风声鹤唳》这部小说写得有点儿发泄意味,尤其最后让阔少突然赴死,女主情归大叔的结局,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林先生前两部作品中一直弥漫着浓浓的道家思想,到了这部又开始跟读者讨论起佛教思想,可见林先生对于人生哲学也是一直在不停思考中的,只不过我觉得他似乎对老庄更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一些。
凭心而论,我不喜欢看电视剧,尤其是经典名著改编的那种,林先生是个好小说家,他的作品却不能算是优秀的剧本,因为里面的情节冲突完全不够现代人的口味,所以才会被篡改的乱七八糟,实在有些替他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