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 读后感
------林稍柳笛(孝笑)
认识苏东坡,是从诗词开始的。
第一次读到:“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便被他的博大气魄所震慑。
后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那首千古绝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禁不住热泪盈眶,一下子就折服于诗人那款款深情之中了。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能如此褒扬女性、讴歌爱情之人,想必有着他与众不同、惊神泣鬼之处吧。
这次,有幸读得林语堂先生的这本《苏东坡传》,终于使我认识了一个不朽的精魂。
作为生命,或许只是细胞的偶然;而作为人,谁又能说不是生命的偶然呢?人名雁声,无疑应该是人所必然会孜孜以求的目标。通过《苏东坡传》,我们无疑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心灵,人生的楷模。
苏东坡的性格与品德的形成是有其深厚的历史与家学渊源的:作为小康之家的祖父,以三四万石稻谷开仓散粮,对他“三观”的形成无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东坡的母亲愿为“范滂之母”,“润雨细无声”般的言传身教浸润着小东坡的点点滴滴;父亲苏洵对思想观念的重视更甚于艺术的雅趣,以及其作品措辞的精巧工稳,必然影响着他的成长之路;而他与弟弟苏辙兄弟之间的友爱以及后来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给予了苏东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另外,堂妹与他两小无猜的情感,还有他对堂妹倾其一生至死不忘的凄美爱情,无疑熏染着他温文儒雅、感情至深的诗人气质。还有他的家庭气氛,各种图书插列满架,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另外,钟灵毓秀的四川富地,带给他的俊雅、聪慧、豪爽、飘逸……
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我们似乎看到苏东坡一路向我们款款走来:
宫中图书馆的孜孜不倦;
与王安石论辩时的机智幽默;
上神宗皇帝万言书的酣畅淋漓;
为妓女赋诗的自然真诚;
随手便把判词写成小调的诙谐风趣;
与名儒、和尚、道士交往的名人轶事;
贬黜途中一路抗暴诗的酣畅淋漓;
密州“超然台”上的把酒问月;
兴建家庭孤儿院的古道热肠;
做菜、炖肉、煲汤的怡然自得;
拯救溺毙婴儿陋俗的奔走呼号;
买房结果却钱房两空的不计后果;
誓与官员腐败不两立的单枪匹马;
上表宽免公债为民请命的名士本色;
修建公立医院的丹心热血;
国画《西园雅集》的精美绝伦;
《凌虚台记》的戏谑调侃;
百尺“黄楼”的巍峨挺拔;
“乌台诗案”的血雨腥风;
“炼丹”修行的虔诚不辍;
苏堤春晓的依依垂柳;
为民祈雨的拳拳赤城;
徐州抗洪的临危不惧;
监狱设医的仁爱关怀;
罢官为农的田园诗话;
赤壁夜游的幽幽萧声;
瑜伽养生的冥坐清心;
赈灾放米的坦直无畏;
疏浚运河的高瞻远瞩;
引水入杭的百年大计;
平抑米价的大刀阔斧……
诚然,有人说林语堂先生基于对苏东坡的万般喜爱,无形中夸大了他的优点,塑造了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形象。不过,我要说的是,即使真有着些许的泡沫,那也是因为苏东坡臻于完人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涟漪,不能怪文章本身。我们看到的是林语堂先生满怀敬仰的一颗真心。
正如林语堂对他的评价那样:“苏东坡这个人,快乐时很难说不快乐,不快乐时也难做快乐状。”的确,苏东坡一生的幸与不幸都在这寥寥数语之中。他那遗世独立的风骨,悲天悯人的情怀,傲视天下的气魄,独领风骚的才华,都将和他的千古诗文一样,永远彪炳史册,为后人世代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