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某本书后看推荐,偶然看到这本书。因为书名而选——独居的一年。打开封面就发现这个翻译是不确切的,应该是一年的寡妇,或优雅一点,寡居的一年。看简介,是村上喜欢的作家,又是写性和家庭的主题,就很想看一看,一来是因为名家推荐,二来是因为我也想看一下这位作家眼中的性和家庭。
二十多个小时,终于读完了,觉得像是过完了好几个人或好几种人的一生的样子。曾经一直纠结想不明白的问题,渐渐开始在我面前融化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以前知道那里有一座冰山,看完这本,终于走到了冰山的面前,至于有没有开始融化,我也不清楚。
关于作者——约翰・欧文(John Irving)
书看到一半才去搜了作者的信息,居然是位男作家,还是美国当代最知名的幽默作家。这让我有些开始重新审视我对这本书的看法。介绍中说的有一点很励志:尽管现在身副盛名,欧文小时候却有阅读困难症,且立志成为作家。经过努力,他也真的做到了。所以说,现在所谓天才和资质论都变得不攻自破。如果你够努力,即使资质平平,你也可以成功。
浅谈本书的几个话题
1. 男、女和性
我们处在一个尴尬的时期,对于性,要么是避而不谈,要么是放荡调侃,或者还有更多中间或极端状态。这其中原因太复杂,现在我也没有想清楚对这个问题的本质到底应该怎么想。本书讲了很多关于性的话题,不同的人多数是对异性的不同态度和喜好,尽管对很多做法依然不能认可,但至少对这个话题的认知变得不再单一。
所谓食色性也,吃喝拉撒和性一样都是正常的生理行为,而同时,性确实又不同于吃喝拉撒等单纯个体的行为。之前看过一个演讲,女主讲人说性并不肮脏,并呼吁大家坦然且公正地对待性。似乎每个文化中都尊重怀孕和生育,却有很多文化中极避讳甚至抵制谈性,这其中的道理我也还没有参透。
2. 爱情、婚姻和家庭
我的世界中被输入的认知曾经都是:应该因为爱情而步入婚姻,组建家庭并忠于家庭。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初设。所以,现在那么多移情别恋的新闻才会引起大家一致的道德讨伐。
之前认识的一位姑娘,赌气式地结了婚,又所托非人闹离婚,分居期间又开始了另一段关系。曾经以为她对爱情的态度不够成熟,对自己不够尊重;现在看来,或许她也没有什么错,只是跟当下社会的普遍认知很不同而已吧,可她自己愿意且她开心,那么其他人又有什么指责哔哔的权力呢。
见过最开放的婚姻是一对在加拿大生活的美国老夫妻。初见他们的时候深觉两人恩爱终生也心生艳羡。他们有三个女儿,全在异国工作。老奶奶已患老年痴呆,老爷爷不愿让老奶奶常驻医院孤独寂寞,于是每天不厌其烦地搬动已无自主行动能力的老奶奶送去医院,再每天接回家。可是后来才知道他们夫妻俩都是双性恋且相约开放式婚姻,各玩各的,同时也都为家庭负责。曾经,这个故事一度颠覆了我对他们的好感,现在想来,或许这要比那些天天道德口号喊得响却行为天马行空的人要好多了吧。
最温暖的一幕发生在最后一段,让我在所有的悲凉和坍塌之后感受到了满满的暖意。
这本书还涉及其他很多话题,有颠覆,有思索,那么本书就值得五星。翻译的一点点小瑕疵也就瑕不掩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