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如星尘。我是谁?我是否存在?以何种形式存在?
作家出版社,萧宝森译。
最后一页为520,小小的巧合令人喜悦。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认知到自己尚处于蒙昧状态。哲学使人谦逊。
单论故事情节,此书并不出众,但胜在内容非凡。对古今哲学家们的解读,深度或许不足,但对西方哲学史的整体发展脉络把握清晰。借助苏菲的故事,探寻生命之谜。
生命的真理,犹如白色的乌鸦。它是否存在?在哪?前人从未停下探索的步伐,我亦无法回答。然而,生命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探寻的过程,而非绝对真理的本身。
苏菲的哲学知识承载在一封封信件上,十分具有历史感。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收到的明信片很少,为数不多的明信片会用来当书签。每当看到陈旧的明信片时,心中升起的喜悦,来自记忆深处友人寄来的善意。
我认为,哲学是对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系统地探索、反思,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最终目的是产生一种更科学的对待问题的方法。西方的哲学思维,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探索,最终使人知道它的对象是什么。中国的哲学思维,遇到问题,不断反思,最终使人知道它的对象不是什么。中国哲学总有一种唯心的感觉。
当下的哲学潮流莫过于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之处,在于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立场,并立足于阶级矛盾进行了突破性创造。当下世界各种哲学潮流开花结果,旧哲学有复苏迹象,世人倾向于推崇唯物。然而,思想这种东西,最新的未必都是好的,过去的也未必都是落后的。有自己的立场与判别能力,很重要。
当回顾历史时,我就十分认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虽然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我不完全接受;当向往未来时,若人类阶级问题解决了,大家就不一定热衷马克思主义这一套了;活在当下时,亚里士多德严谨的逻辑学就十分受用。亚里士多德对于意识的看法与我不谋而合:他认为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想法与意念都是透过我们看到、听到的事物而进入我们的意识的。我也认为,当我们刚刚出生时,除了本能的反应,生命是不存在什么意识的。只有经历了主动探索、思考的过程,生命才有了意义。所以我并非历史虚无主义者。
写在最后,记下两部有关于“存在”的电影。
1、《美梦成真》1998,第一次看这么特别的电影。这里有天国、地狱。有《苏菲的世界》里的永恒之乡,也有艾伯特。所谓的天堂,就是你向往的世界。关于存在的思考:你只是死亡,并没有消失。若你自知存在,你便是存在。
2、《寻梦环游记》2017。关于存在的思考: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被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