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1300字

更新时间:2025-01-14 23:46:11 其他读后感

  这本书是作者写于1946年的,在美国、日本都引起了强烈反响,说明其观点看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这本书原本就是作为二战时期的战争需要,为了了解日本思想模式,确定对日政策而作的的研究报告,不得不说,美国在这方面确实是令人敬佩的,这种科学而认真的研究精神值得学习,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读的《治理中国》一书,和这本书一起来看,真真令人感慨万千。

《菊与刀》读后感1300字

  这本书的结构不难理解,选取了日本的几个非常显著而特别的点进行了阐述:各安本分(等级制度)、恩情、情义、名誉(自尊)、自我修养、儿童教育……。当然,贯穿其中的内涵则是菊与刀的本质——日本民族的双重性,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其实很多在作者看来很特别或者不可理解的几个点作为中国人却觉得普通,比如:情义、自我修养、儿童教育,中日这些方面的共通点很多。

  各安本分其实就是日本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历次改革都没有触及这一方面,尽管现在状况已经大大的改善了,但仍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日本人习惯于在一个既定的等级体系上生存,认为每个人每个团体只要有一个自身的地位并能满足其需求就能维持稳定,看着很熟悉,不正是儒家尊卑有序则上下和的改良版吗。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就是日本侵华时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激烈的反抗,因为日本人觉得他们已经给了中国一个合理的地位且能帮助其更好的改善生活,为什么中国没法各按本分。这种思维其实不乏道理,如果不是中国的民族主义,世界范围内的大战……想想台湾,想想满洲,真是细思极恐。

  说到日本的恩情观念,这应该是日本给外界“有礼貌”印象的根源了吧。但对这块印象深刻的就是日本在中国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后面还增加了睚眦必报的报仇观念,报恩与报仇是同等地位的,都属于“恩情”的范畴。一个人受了恩就应当报恩,受了侮辱就应当报仇,很有意思的价值观,突然想起了秦时明月里面的王道与侠道,中国像王道,而日本则有些像走侠道路子,仗剑江湖,快意恩仇。

  中国也讲究忠孝,但日本的忠孝内涵却有所不同。日本的忠就是死忠,不论对错,不讲究正义与否,所以日本的家庭关系还是很传统,跳槽在日本也很难被接受,靖国神社仍然供奉着战犯,其实都来源于日本的死忠观念;中国的孝是一种祖宗信仰,日本的孝则是实用主义,只对眼前人尽孝而已。

  关于情义则没怎么看懂,不太理解何谓“为尽义务而做一些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按我浅显的理解应该就是常说的“责任”二字吧。

  至于名誉自尊则和中国古代非常类似了,用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的“士可杀不可辱”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无需美国人叽叽渣渣解释半天了。但是我觉得这也是日本尊严的基石,什么是“骨气”,敢于切腹,至少没几个人有资本去嘲笑吧,包括胖揍过日本的美国。

  自我修养与中国的“修身齐家”那套异曲同工,换汤不换药。儿童教育更是稀松平常的那种,只是增加了神国的概念。

  总的来看呢,中日之间相通的地方很多,毕竟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日本确有很不凡很独特的地方,有些东西或许现在的我们觉得有点陌生新奇,但古代中国却再熟悉不过了。日本现代化程度比我们高,但我们有理由说他比我们更传统。

  最后呢,就是读完了也没弄明白天皇那档子事……

查看更多
标签: 隋炀帝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97454/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