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读完 写个书评
总体评价:这本书是我目前读过的评价最高的一本,也应该是今后所读书目中评价最高的一本。
寒川子老师十多年的巨作,真的可以说是涵盖太深厚的智慧与哲理了。有君王的用才之道、治国之道,有人臣的处事之道、为人之道,有百家的学术之道、修为之道……涵盖甚广、构思精致、得体到位。
关于君王
魏惠王:狂妄、昏庸、无知、无智,执政水平基本取决于本届臣子水平。用陈轸、魏卬时狂躁昏庸,用惠子、朱威时平稳纳谏,用庞涓、张仪时好战少思。平时会有些许小聪明,关键时刻缺少大智慧。
秦孝公:表面温和、实际善舞、内心坚韧、知耻后勇。秦孝公此生之志在于血洗河西之耻、为先君报仇,在此奋斗目标的指引下真可谓是呕心沥血、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知人善用。一方面在商鞅的新法下搞国内改革,一边用计谋搞定魏国外交。对内国富民强,对外忍辱负重。
同时,他也是很聪明的君主。搞商鞅变法、若无孝公坚决拥护支持,就不可能始终贯彻落实;嬴虔劓刑、若无君王默认支持,就不可能毫无阻拦;紫云出嫁、若无嬴渠梁默许劝告,后事进展不会顺利。
但,所有的怨恨与罪责却全都是商鞅承担,最终被刑车裂。孝公留得美名、商鞅背上褒贬不一评价。
不过孝公对商鞅的绝对信任,割地加官封侯、共饮囊中之水、清醒后的首位召见也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确实厉害。
赢驷:心机boy。对局势的把握、对人心的揣度简直可以甩魏惠王好几条街,有狠心、有决心。孝公去世后果断清除余党势力、果敢坚定、绝不手软。对秦国有利的商鞅之法依旧实施、对自身不利的商鞅本人坚决弄死。弄死商鞅之前不忘问及后备人才、何人可为大良造;对逃亡而至的陈轸揣摩其心、用到极致,充分发挥歪才的搅事能力;对公孙衍的心性品查至极、赋权重用……唯有在苏秦的问题上貌似犯了疑心太重的错误,但就像之前的书评写的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没有遗憾。
关于鬼谷四位高徒
苏秦:为人实朴、谋定后动、书生意气、务虚理想。其实仔细细考苏秦的经历不难看出从开始时的洛阳口吃小子到最后的六国合纵长,苏秦本性并没有改变。能选择合纵六国来维系稳定确实比连横后统一在思想上更高深一步,但在实施与结局上也更务虚。务虚的本质在于人性贪婪、好大喜功、贪得无厌等方面苏秦并没有捕捉并应用到位。合之因即为分之因。书生治国发展、设计经济方案等方面总是欠火候的,对某些问题的看待过于死板教条、理想偏激,人太实而行务虚,遗憾但难改。
张仪:机智好言、处事圆滑、身正不拘、务实到位。张仪的典型特点是走一步算一步,在楚帮楚得越国、在秦帮秦得巴蜀、在魏帮魏打赵韩……看似不经意,其实走的每一步都够务实、每一步都未失败。不设大理想、不定大目标,攒下的每一步功绩都够实。鬼谷子给出张仪会先占据上位、但最终苏秦会占据上位,我推测主要在张仪占据上位的根据是连横成功、始皇统一六国、全局大一统思想落实,最终苏秦会占据上位主要是秦暴政等因素至秦灭亡,所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和苏秦最初避免的一致。
孙膑:礼仪到位、谦卑恭敬、为人宽厚、少言机智。四徒中最喜欢的,从诸多细节描写中发现真是世家之后,果真不一样。并不同意把孙膑归类到书生意气一类中,原因是如果真为书生之志,后来的装疯半傻、射杀庞涓的事情就不会出现。从出场的一心学习墨者可以观其本性,他是墨家、孙武兵法、鬼谷高徒多重身份的结合。被庞涓所害到后来原谅其本性,不是人人都会这么想事情的。“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确实智慧之书。
庞涓:处心积虑、好战喜功、狂妄少智、小人卑鄙。孙膑评其为“总想太多、为他自己”是中肯之言。毁掉所有事,但又不把所有事做绝。黄池之战,活捉田忌,最后不是死之以绝后患而是女服披身加以侮辱;妒才孙膑,施以膑刑,最后不是任之杀之而是强装慈善卖弄技巧。坏事做了就要做好败露的打算、坏人当了就别虚情假意。把人逼到绝境人是会报仇的,把事处到绝情事会扭转的。最终死在了孙田二人之手也就不出意料。
暂时写这些,这书值得多读几遍,应该每次都会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