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万里》读后感1700字

更新时间:2025-01-04 00:54:07 其他读后感

  行走的内心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1700字

  2017年8月30日

  带不走的风景,抹不去的历史。

  读完毕淑敏的游记《非洲三万里》。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毕淑敏的作品我接触过一些。对于一个在西藏那样的艰苦环境里成长起来的知名女作家,我是怀着景仰之情而敬之。一个普通的女兵,靠着自己的坚韧和毅力,从卫生员到医学行家,再跨行到情感专家,最终成为一个知名的作家。她本身成长的历程就是很好的励志榜样。因此,我说敬佩之心是发自内心的,是由衷的。

  正是这份人生历练和积淀,让她拥有了一份悲悯和责任,始终怀有治病救人的天职,用她的善行和良知身体力行着自己的信念,更是激起了她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反思和考量。

  《非洲三万里》,说它是游记,也未尝不可。通过细腻的笔调,浓厚的情愫,坦然的心绪,精致的描述。在我们眼前展现了非洲广袤无垠的大美,气势磅礴的浩瀚,一望无际的辽阔,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可以说,只要你愿意发现,每一处都有令人惊喜的遇见。自然之美,纯净和顺;人文之美,厚重凝炼。每一个物事都承载着粗狂和野性的散漫。青白尼罗河犹如一串珍珠镶嵌在非洲大草原,蜿蜒盘旋,养育了沿岸的草木、动物,以及人类;“非洲之傲”穿行15天,沿途的景致尽收眼底;金佰利的钻石废矿,好望角的惊涛骇浪,罗本岛的旖旎风光,长颈鹿的紫色舌头。等等,都会带给你沁人心脾的芬芳,舒爽愉悦而又与众不同的体验。

  《非洲三万里》,又不仅仅是游记。它凸显的更多是非洲悠久璀璨的文化,厚重凝炼的历史,灭绝人性的种族隔离,多灾多难的黑人原著群体。作者用一只笔娓娓道来,向我们和声细语地诉说着古老的历史和文明,把我们带进非洲的历史回廊中,让你认识真正的非洲。350万年前的露西化石,解开了人类最古老的变迁;索韦托黑人的不屈抗争,揭示了殖民者的罪恶;已逝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人生,充满屈辱,却又激荡灵魂。22年的牢狱生涯,18年的罗本岛非人生活,却使他完成了个人的修行,成为一位令世人敬仰的圣人;他的用宽恕对待仇恨之心,化解了南非黑人白人之间数百年的纷争,为千千万万的贫穷之众免去了战争的伤痛和苦难;欧洲殖民者灭绝人性的黑人贩卖,令人不忍卒读,一部部血泪史,记录着殖民者的罪恶,以及人性的沉沦;为了所谓的奢侈生活,戕害动物,捕杀小海豹,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残忍;一条纵深绵延,横跨坦桑利亚和赞比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援建的铁路,静静地卧在历史的一角,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惊天伟业,以及中国与非洲人民的深厚友谊。这一幕幕历史画卷,既遥远,又贴近。历史在前进,而那些逝去的记忆却永远无法抹去。

  《非洲三万里》反映了当今的非洲,依然是如此的贫穷落后,动荡不安。让我们看到了非洲的真实现状,难以想象的贫富分化撕裂着社会的融合。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住不藏身,行不远足的现实,强烈地冲击着作者视觉,吞噬着她柔韧的内心,久久难以平复。面对饥寒交迫的民众,作者陷入深深地沉思之中。让我们深感生活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时代是一种多么的幸运和幸福。现实是如此的残酷。人类的发展是如此的不公。面对触目惊心的现状,醉心于扩张,倾心于掠夺的发达国家,有谁会保存着人类简单的良知?

  《非洲三万里》,显现着一种毕氏特有的幽默。自嘲式的风趣话语,跳跃式的瞬间轮转,抑扬顿挫的反讽表达,婉转回旋的自黑。这样幽默风趣的语言,珠联璧合,佳偶天成,浑然一体。结合当时的语境和人物,这些都会让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展露出会心的一笑,会意的一瞥,一种轻松愉悦油然而生。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语言天赋。这或许就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磨砺,锻造出的语体个性。

  非洲三万里,人间不同天。人生的过程就是一种行走的历程。行走在尘世间,我们感知人间冷暖,世事无常,从而丰富我们的历练,锤炼我们的精神,构架自我认知的世界。无论顺境逆境,都是你生命历程里本应承载的部分。既然如此,走好自己的路,安顿自己的心,就会得到生命里的本真。

  人在旅途,就是听不同的故事,听没有听过的故事,听别人的故事。

  行走在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不过这故事的主角就是你自己。精彩与否,就看你如何书写。

查看更多
标签: 恐龙 大百科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98272/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