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私的基因》
2018年6月10日 席大大
最近看过几本评价不错的书,比如《失控》,比如《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最终命运》,还有本书《自私的基因》,都是从作者自己的专业出发,揭露出我们现在社会或者一些行业的问题。
最经典的《失控》,就是从生物学角度出发,让我们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崭新的视角。《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最终命运》的作者,是个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从社会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类社会的最终命运走向。而本书《自私的基因》,作者是个演化理论学者,从生物,或者说基因的角度出发,重新阐述了进化论;当然本书最重要的不是进化论,而是在阐述过程中,我们联想到的我们人类社会的问题。本书几乎没有什么谈及人类社会,但是处处都可以对标到人类社会,所以从1976年出版后一直畅销,被评为20世纪经典书籍。
这本书的本质,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而达尔文在写进化论的时候,由于当时知识有限,有不少现在看起来是错误的描述。而作者从“基因是自私的”这个观点出发,重新诠释了一遍进化论。不过问题也是明显的,作者并没有证明“基因是自私的”,而是把这个观点作为公理,直接拿来证明其他的观点。
本书的逻辑,是看上去是说由于基因是自私的,所以自然界慢慢通过演变淘汰了不自私的物种或者基因。而我们一般人一般的逻辑是,自然界通过慢慢的演变,确实淘汰了很多种物种或者基因,但是留下来的,自私的基因会比较多,但是肯定也有不自私的,但是是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繁殖或生存,比如备胎什么的。但是无论如何,“存在即合理”,即使这个“合理”也是为了证明大自然的不合理而存在的。
大刘在《三体》中一直强调,“生存是宇宙的第一要务”,所以小到单细胞,大到人类,都是为了自己(或者自己物种)的生存作为出发点。
有段时间,新闻上总是说“男人将来就慢慢消失了,因为女人可以生孩子”。读完本书,才明白这个道理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是说不通的,这是因为不明白“不朽的双螺旋”是多么精妙的复制和减半我们的DNA,男女的DNA再交换并结合成新的个体,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更多种多样,物种更多,优秀物种出来并更能生存下去。
也有人在研究“长生不老”,人类在作为不断进化的生物来说,就一直需要新的生命体出来替代老的,整个物种才能进化,才能修复,适者才能生存。当然从个人角度来说,肯定还是很希望长生不老的。
作者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用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稳定策略)来描述老鹰和鸽子的自然演进过程,来描述为什么老实人一般都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尽管很不愿意相信,但是人类社会最稳定的状态是,“背叛者”或者“针锋相对者“会占我们社会群体的大多数才能达到社会的最稳定状态)。
还有个经典案例就是,”老妈和老婆同时落水,先救哪个“的问题。站在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基因一般选择救跟自己亲缘关系更近的做出利他行为。所以生物体的基因会选择”老妈“。当然这是纯生物学角度,不代表某个人或者某种生物的集体选择(不是生物学问题,而是社会文化导致的)。
无论是生物天敌(不同物种)之间、男女之间、不同代际之间,还是群居还是寄居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影响,整体演进的一个过程。
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觅母。生物的传承的根基是基因,而非生物的经典的东西,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又或者是王羲之的”行书“,又或者是中国唐砖汉瓦的建筑风格,这种也一直有传承的,类似于生物体的基因,作者起名叫”觅母“。这种传承也是一种自私行为的结果(总是向着有利于自身传承的方向发展)。
当然,很多人说,舍己救人这种行为还是存在的,也甚至作为一种文化(觅母)来传承。作者认为,个人的利他行为,也是为了整个物种的继续很好的生存下去,也是一种物种社会性的自私行为。
根据基因是自私的,所以”损人利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损人不利己“就生物学角度,就是在做无用功,所以这就不属于生物学范畴,而属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