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1500字

更新时间:2025-01-15 08:07:19 其他读后感

  很早就已经把它摆到我的书架上了,也很早就把它读完了。但书的内容相当深奥,读一遍是不足以理解其内涵,这才又读了一遍。就几个问题随便侃几句。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1500字

  易先生在讲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时候(p17),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然后解释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获成功。印象中我学古汉语时,这个期(ji1)当满讲,也就是说期月是满一个月的意思。换个角度思考,期年是什么意思,是满一年,还是十二年?显然是易教授错了。

  《论语里仁》里有这样一句话: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句读起来是有点问题,联系上句感觉应该是不以其道去之为好(p18)。易教授也不管这些许问题,就自顾的揣测起来了。我翻过朱熹的《四书集注》是这样解释的,谓不当得而得之。我仍然不解,富贵可以得,难道贫贱也要得?惑矣。

  在君子固穷这篇里看到一句话,说得太实在了: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p19)。意思是说君子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是应该保持沉默的,不能信口开河。几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有如此思想怎能不让人敬佩,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源。知之为知之,不知可以google知,为什么要忽悠?想想你身边,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其实他不知道,纯粹在那瞎咧咧;当时你也可能上当,但终有一天会明白这才是小人的嘴脸。

  愚不可及只是一俗语,绝不是成语,可见教授也不过如此(p20)。原意是指卫国大夫宁武子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时候我们(指孔子)比不上,到后来意思就变味了,有趣。

  易教授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中的贫与寡错位了,并做出了解释(p24)。我认为寡指少,指的是财产少而不是人口稀少,才会担心分配不均衡;贫当然是贫穷了,贫穷才会滋生盗匪,比如索马里海盗,才会担心政局不稳定。据此看两字并未错位,只是解释的方法不同而已。

  讲儒墨之争时提到了墨子与巫马子(孔子的疑似弟子)的两场辩论(p52、70),整个的思辩相当精彩。乃至本书的作者也沿用了这一方式,所以这本书很深奥、很难读。往往是字读完了,但思维没跟上。我推崇老庄,所以对他们的著作多少了解一些,而对《墨子》却从未读过。有机会真该读一下,看看巫马子到底还说了些什么,让墨子驳得体无完肤。

  讲到墨子的逻辑时(p72),易教授用人文的方法推翻了墨子兼则爱,别则恨的论断,这种方法让我理解起来稍有困难。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逻辑的方法,就是充分与必要条件。在《兼爱下》里墨子论证了恨则别,爱则兼,是相当有道理,但如此便说反之亦然就有问题了。恨(爱)是别(兼)的充分而非必要,所以倒推是不成立的!也就说别则恨,兼则爱这个命题不成立。

  曾子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p79)。出尔反尔这个成语应该就是从这来的。原意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而今这个成语多比喻反复无常,言行前后矛盾。意思是说出口的是你,不算数的也是你,总之意思变味了。又学了一个词儿。

  五服这玩意,中国人都知道,又未必都清楚;其实它是一种礼,一种丧葬制度(p208)。这些东西我们至今仍能看到,比如葬礼上的黑箍儿与白箍儿。这实际上就是要别内外,定亲疏,不仅如此还要分长幼,等贵贱。看了这些之后,才理解了古代官员的丁忧等等。

  宗法制规定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父家长的血统、爵位和财产,故嫡长子就是君之子,简称君子。而旁支庶出的次子、庶子就是小宗之人,简称小人。所以这两个词的本义也就是身份意义和等级意义,即君子是贵族,小人是平民。而后逐渐演变成道德意义,也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p240)。

  商容三问老子(p255),我倒是第一次听说。问经过故乡要下车,是不能忘本;问经过大树要趋行,是应该敬老;问舌在齿尽,是讲刚亡弱存。明此三问,天下事尽矣。通观《老子》一书都是在讲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说白一点就是要装装孙子,于是韬光养晦四个字很有深意。

  看到这句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我想到另外一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些就是我读本书的一些感想,总之诸子的思想很丰富,需要我们慢慢体会回味。

查看更多
标签: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214214/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