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读后感2000字

更新时间:2025-01-27 11:59:26 其他读后感

  这篇文章很美。当我的目光扫过作者最后一行字的时候,身体好像被灌进一种干净、清新、自然的空气。尤其是习惯了都市生活的我,对这样一种感觉简直是可欲而不可求的。作者的文字如同这文章的名字一样,遥远的,清灵的乡土气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读后感2000字

  文章开篇,是以牛写起的,起初我并不觉得很吸引人,也不懂为何作者要以牛来开篇。后来我慢慢发现,这篇文章的魅力就在,它用缓慢的节奏带你走进清平湾,走进陕北乡村,踏上那片纯朴、生动的土壤。

  这篇文章涉及的人物不多,但仅从白老汉身上,就可以看到陕北农民的特点。这篇不长的描写陕北风情的文字,也让我联想到其他一些同样描写陕北的作品,并找到共通之处。文中的白老汉总爱唱陕北民歌,爱唱信天游,且随性而唱,这让我想起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也写到了这样的人物,他并非主角,但每每一唱起信天游来,便给文中的世界带来鲜活和愉悦的气息,增色不少。这一曲又一曲的民歌,想必定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离开北京,走进陕北乡村时,老汉随口即来的民歌,也许是作者唯一的精神调剂。而这几首简单的陕北民歌,给予读者的,是浓烈而生动的异乡体验。那简单而生活化的歌词,让我每每看到,都会被一种亲切、质朴的快乐所感染。我想,也许这就是陕北乡村里人们的生活态度,没那么多欲望,烦扰,苦就是苦,甜就是甜,没什么大不了,想不通的时候就来一首信天游吧。这种潇洒的生活态度,着实令我欣赏。

  牛,在文中是一个不可取代的角色。作者对于清平湾的记忆,对于那片土地的记忆绝少不了它们的身影。从作者的笔下,我不仅仅看到牛的可爱,更看到了人的影子。我想,人与动物间,大都是相同的,在牛的世界里,可以看见最简单,最纯粹的温情冷暖,也可以看见生活中最平常的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竞争法则。人与牛之间的感情,可以是朋友间的关怀,也可以是一种信任和守护,当我们爱它的时候,我们会思考它的想法,尊重它的选择。人毕竟是冷酷的,牛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永远是牲口,是低一等的动物,即便是清平湾善良、温暖的人们,即便牛曾是他们的恩人,当牛无法再被利用的时候,纵然心有瞬间的不忍,纵然看得见它临死流下的泪水,也会心安理得的吃它的肉,填满自己的胃口。我们唯有庆幸的是,喂养它的人不会,喂养它的人会带着对它的爱而默默伤心,哽咽,这是人性中闪亮的地方。白老汉心里的难过唯有通过抽烟来表达,可他又能怎样呢,面对牛的死亡,他是无力的,有谁会为一头没用的牛而同全村起争执呢。这是生活的写实,人的善良是有限的,更是现实的。

  相比生活于都市的人,清平湾的人是更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因为即使穷,即使苦到没有肉吃,却没人捕食那些山里的小动物,甚至希望燕子来窑里做客,把他们视为一种神灵似地生物。我想,清平湾那片和谐,宁静的黄土地上,正因为有这样的人们,才让一切生灵,草木都生存的那么融洽。贫穷不可怕,村里人可以一起盼着好光景,唱着歌,种着地,互相扶持着,努力着,一天天也就这么过去了。可怕的是,当人失去信念,失去奔头的时候,无论条件多么优越都宛如行尸走肉,没有灵魂。

  我感觉,作者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白老汉的,或是通过白老汉,写出了在清平湾生活的人们,写出了遥远的,贫苦而美丽的清平湾,写出了那个时代中国局部的缩影。白老汉心中的痛怕是一辈子都抹不掉了,因为自己的吝啬而断送了儿子的命,像是戳在心口上的一把刀。可像他这种大方、憨厚的性格又怎会在自己儿子的病上舍不得花钱呢?读到这里的人怕是都知道原因的,这是对一个时代的无声的控诉,一声淹没在波涛的历史巨浪中的呐喊。文中的最后,没有再出现白老汉的身影,但我们通过他的孙女留小儿得知了老汉的情景,他还如往常那样照顾着作者那头红犍牛,唱着各式各样的陕北民歌,守在遥远的清平湾。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者回京后,清平湾那又穷又苦的日子,怕是再也没有经历过了。倘若是我,我定会把这独特的经历当做我精神的圣殿。当被物质迷惑的时候,当心无法负荷的时候,我会走进那里,感受一下清凉的风,亲吻一下黄色的土地,然后告诉自己,我曾有过那样的日子,我曾遇到那样的人;我会问自己,什么才是你想要的,是圣殿里的悠然,还是圣殿外的匆匆呢我相信,清平湾的故事总会给我答案。

查看更多
标签: 中国 机长 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214530/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