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举办,格外令人瞩目。初夏我有幸参观世博园。直奔中国国家馆。特有的中国红装扮的“东方冠”斗拱巍峨,寓意着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深刻内涵。一轴四馆构成了永久性建筑:由世博轴,中国馆,世博中心和文化中心组成,总建筑面积达78万平米,像凝固的音乐,美轮美奂,特能吸人眼球的是运用绿色环保的设施:太阳能ID照明,冰蓄冷,地源热泵,屋面雨水收集利用,江水源循环冷却降温,气动垃圾回收,绿地节水灌溉……叫人眼花缭乱,兴奋不已。淋漓尽致诠释了“低碳生活”理念。
进入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智慧,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了一部讲述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凸显了改革开放的硕果。国家馆最高49米层展区北面。100余米长的整面墙上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活现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繁华,上千“古人”在过着悠闲的生活,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使人物“话”起来,令观众身临其境。与其对应的是一块装饰有相同内容的“东京梦华录”文字影壁,背后展示的就是中国馆镇馆之室——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真迹。两侧区域演绎了中国夏代以来城市生活的演进史:古老的青铜礼器、酒器、书画、丝织品、彩陶俑及中医学传承中的针灸铜人和“本草纲目”。
来到名为“同一屋檐下”的多媒体区域。上演的是长约8分钟、充满奇幻色彩的综合展馆,讲述一座公寓楼里9个家庭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未来城市中充满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上善若水”中国馆用水来比喻绵延不绝的中华智慧。从第一展区的“汴河”到第二展区的“寻觅之旅”中的水景,再到第三展区“低碳行动”中的感悟之泉,都充分演绎了水的丰瞻,水的灵性,水的恩赐。浦江两岸办展,就是运用江水源循环降温提高空调系统效率,大大节约电能。最大空间建筑的世博轴有6个自然光收集器“阳光谷”,号称世界第一的索膜结构建筑,它有超凡的功能:两侧的景观绿坡、膜结构屋面及阳光谷都可收集雨水,净化后可以用于地面冲洗和绿地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大大减少了建筑自身和园区排水泵站的建设投资和运营能耗。讲解员告诉我们,来此参观空调温度很适宜,令人惊奇的是不用电,而是利用黄浦江水和地源作为能源,世博轴利用开敞的楼层促进空气与结构之间的热交换,保证建筑的冬暖夏凉,而“阳光谷”将阳光巧妙引入地下空间同时,可利用热空气拔风效应促成建筑物内自然通风。
方正的世博中心,布满了“会呼吸的墙”。富有创意的片状折线玻璃,每片玻璃的缝隙可以通过手动或电控两组窗扇上下开启,形成有序的空气对流。外侧有机排列的玻璃折片,既可挡强风又能保持立面完整。绿色生态的呼吸功能形成了建筑富有层次的外墙肌理,简洁的外部形态呈现出丰富的建筑细节和表情,表现出当代建筑的活力和滨水建筑的神韵。
中国馆,是一首气势磅礴的绿色交响曲,是一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史诗,更是一幅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图,是中国式智慧的华丽结晶。中国馆给人深刻启迪,沉重反思,更给人信心和力量。中国未来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