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12-13 03:37:20 其他读后感

  这是一本管理寓言。由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总裁杨钢先生所写。(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第一就做对是最好的做事方式。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书中可爱的人物告诉我们:通常我们都会认为工作中难免出错,怎么可能一次做对呢?但是我们发现错误的发生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我们容忍它的发生,因为它的发生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二是我们虽然不容忍它的发生,但默认错误的不可避免,因而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听任它的发生。有了这两点,想不发生错误的确很难。而这又反过来证明了错误发生的必然性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被沦为了奴隶,如果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发票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个法出来后,大大推动了鲁国的人救赎行动,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出来。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那些收据、发票全部当众撕毁,并声称: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不向国家报销。这个行为轰动了整个社会。

  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从此我不想再见这个人。

  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孔子。

  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

  子贡的榜样被舆论传播之后,产生了极大的恶劣影响。因为后来者再也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去国家报销,而因为不能有效地实施这种报销制度,肯于出钱赎买的人就越来越少。

  在子贡看来,他做得非常好。而在孔子看来,子贡虽然做得好,却没有做对。

  做对不是自己主观认为的高尚、好。子贡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自然会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观要求,才能进入可执行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效率和效果。

  做对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这是一条简单的道理。

  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就是浪费,就是低效,就是阻碍团队绩效与公司正常发展!

  大到战略选择,小到日常邮件发送,都必须强调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理念与要求。

  要养成这个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多想,多练,多总结;

  方法:

  决定前花多三秒钟再复审;

  日理日清,不让无谓的事情影响正常计划;

  养成做计划再实施的习惯,也许计划会赶不上变化,但没有良好的计划,你将天天面临变化。

  平时应该有未雨绸缪的行为感知,凡事提前多考虑一分,做事多留三分余地。特别是做预算时,更应该如此,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组建与运作。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努力地工作,我们为了工作放弃一切,也损害了一切,包括损害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环境和自然,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做的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所付出的,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像一群辛勤的蚂蚁,把一块石头搬回了巢穴:我们所搬回的,无论如何,也只是一块石头。在大多情况下,做好并不导致做对。

  如果你去问一个人,你会看说明书吗?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说:会。如果你再问一个人,这里有一只螺丝钉,还有一张关于如何将螺丝钉拧上去的说明书,你认为这个人会把螺丝拧好吗?很多人会说:肯定会啊。可是我告诉你,在大多数情况下,80%的人不会把那颗螺丝拧好!因为他们并没有仔细看说明书。他们会在失败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才会想到说明书,才会在看说明书以后,幡然醒悟。

  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对?

  为什么我们总是犯这样幼稚的错误?

  我们已经太久地沉迷于习惯性思考,我们总是习惯于怠慢、看着办、模棱两可和差不多,我们从没有想到工作就是去做对的事情,做对就是做符合要求的事!

  我们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对,而且还可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是最便宜的经营之道!

查看更多
标签: 范文 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244178/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