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笔触、色彩、用光,萧红再一次用她那喃喃自语般平静的叙述将我领 进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东北, 一个衰落的村庄。
整个村子里面, 到处都是萧杀, 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除了叙事者——那个家境还算富裕的小女孩——以及 她的祖父。一个又一个悲剧,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是被告和原 告,每个人都是迫害者和受害者。小团圆媳妇的死,我不能沉下心去,像正文前 那不知好歹的序文一般归结到她的婆婆一家的愚昧、封建、狠心,诸如此类,我 不敢想象,当我身处那婆婆的境地,那样的家庭,那样的时代,我能做些什么。
他们家的小媳妇死了,来得时候还活蹦乱跳的,谁也没料到,会走得那样匆忙, 让婆婆们心酸,他们使了多少钱,费了多大的力气,不过是想让这个媳妇“活” 过来啊。那小团圆媳妇呢?她本该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才14岁而已,却以 为人妻,为人媳,她该是多么不愿意啊!在新家,又要受到夫家人的打骂,就这 么孤零零的一个人,还是个孩子的人,怎么承受的了? 小团圆媳妇一家的悲剧,和那些活了又死了的村民形象都静静的从高处 看着我们,帝制到民主的转变,被侵略和被殖民的屈辱,他们都经历过了,80 年之后的今天,他们都已经消失了吗?没有,他们还存在着,存在于我们每一个 人的心中,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骨血之中,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这些人, 我们,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虽然我们这些脊梁,总是那样的不争气,8 0年前的灰色或许少了一些,但那些低着头的匆匆步伐,怯懦的笑,和新的一种 “封建”正悄悄的用它们狡黠的眼睛张望着。
只是,不要再那么无奈的活着,又无奈的死去,来去若空 呼兰河传读后感五 在寒假时候,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最开始时,并没有感觉它有多好 看。等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越来越觉得它的精彩。 作者萧红细腻地表写了旧时代的呼兰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 80 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 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
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 得呼兰河的人们,缺少了些什么。
随着小主人的视角——一个生活在呼兰河小镇里性格鲜明的小姑娘萧红, 我 慢慢体会到呼兰河的生活。
小姑娘萧红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她的童年里, 只有:
祖父,“我”和后院。在后院里,萧红与祖父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劳 动……“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好羡慕他 们的后院,好想跟萧红一起,也让她的爷爷一次次藏起我的遮阳帽,总放在同一 个地方逗着我们玩…… 读着读着,我不仅会想起自己童年的乐事,一个人呆呆的笑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
在每个人的童年里, 童年像一幅画, 像一首诗, 像一曲歌……羡慕别人的童年,别人也羡慕着我的童年。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时,我的心很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不平。
她才只有 12 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 老胡家做媳妇。旧时的童养媳,在这里我初见端倪。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 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 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 事的婆婆的“教诲”。
小团圆媳妇她没能变得“更听话、更懂事”就去世了,而这一切的一切,难 道只是因为她婆婆的残忍、愚昧和无知吗?我隐隐觉得,这也是呼兰河人们生活 态度造成的。一个对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淡得提不起劲的生活,对别人的生 死,就更加麻木了。他们对生活的麻木,使他们已经失去了区别于动物的“人” 的味道,是消极!是愚昧!怎么连改变的念头都不会有?我震惊,呼兰河的人们 怎么了,80 多年前的呼兰河人为什么与我知道的生活这么不同? 那个扎花店的工人年复一年给祭祀的纸人穿上亮丽的衣裳, 怎么就不会想到 打理一下自己呢?也许,那里的人们,已经觉着,生不如死,死后,就可以有漂 亮的房子、花园、大马、仆人、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盛开的鲜花…… 读这本书时,愉悦陪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 腐bai一角。
呼兰河留给萧红的,正是萧红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 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后感六 灰色的社会, 暗淡的画面, 平静的描述把我们带到了呼兰河一个并不繁华的小城, 那个时候的社会完全都是灰色的,那儿的人真的很善良,但为什么就抛不开那些 封建的思想那?也许在他们的思想里只有顺应天意吧,这难道不是她们的悲哀 吗?看这本书的开头我感觉十分轻松, 全是一些童年趣事而到后面却感觉有点沉 重:在这里到处可见人们的无知! 第一个画面就反映了人们的无知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 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 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我想大家第一个想法就一定是填坑 吧,但是他们的想法却五花八门,可笑又引人深思,比如说拆墙,种树,却没有 想到了最直接的方法! 这本书也彻底反映了当时的地位的重要,从有二伯来说吧,和书里的其他人 一模一样有真名,但为什么要使用假名呢?每当掌柜的叫他有二爷,有二伯,二 掌柜他便喜笑颜开,这是因为他觉得伯,爷这个字地位辈分高。而小孩子叫他小 有子他便开始追打他们,这说明他还是十分有自尊的。
其实他也十分值得同情,他的一系列上吊,跳井,最后还念念不忘柴堆上的 小洋蜡,在别人看来这纯粹是滑稽戏,但也说明了他的无奈,这也许是为了表示 他的存在把!还有就是他十分平穷致使他的偷窃行为,这是一种可悲的方法,也 说明了他在我家的地位低下。他也十分勇敢,犹如他在晚上念的一样:“毛子在 街上跑来跑去,那大马蹄子跑得呱呱地响,我正自己煮面条吃呢……。”“杀又 怎么样!不就是一条命吗?”说明他的勇敢,还有一次他被祖父毒打一顿而他却 跟个没事人一样呢! 这本书不仅形象生动,还有大量的讽刺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