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卑1500字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12-02 18:36:32 其他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一书,是维也纳心理学家A阿德勒(Alfred Adler),成书于他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的代表作。在该书里,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以下这篇关于《超越自卑》精彩的1500字读后感由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整理提供,祝大家阅读愉快。

超越自卑1500字读后感

  在读《超越自卑》前,我认真地把《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读了一遍。以前我从来没有从心里去思考这个问题: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很多这哲人的说法: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可是,为什么呢?没有人曾经仔细地解释过原因,或者是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听着都觉得失了真实。阿德勒在《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里,用他自身的经历以及遇到的各种案例,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其他人、对社会产生兴趣。生命的意义在于合作,因为社会需要合作。怎么样才能合作呢?合作需要甘于贡献。所以,总而言之,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这为我读《超越自卑》提供了基础。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补偿。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能在另一方面找到新门路,争取优越感。例如人类是所有动物中最弱小的,所以人类需要比其他生物更多的团结与合作。但是有些人却制定了错误的目标,使用错误的方法来追求优越感,将他们的努力转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摒除不谈。例如缺乏勇气的人,因为不觉得自己强壮,所以他们总是逃避困难,透过避免战斗,他们得到一种比本身更强壮与聪明的感觉,这种优越感是他们用来逃避自卑感的方法。人类追求优越感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因为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这正是我们对文化的贡献。

  为什么有人不甘于奉献?那是因为他们对他人缺乏兴趣,他们感兴趣的人,只是他们自己。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就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掉这种感觉。正常的人会通过与社会合作的方式,作出一定的努力,抵消自卑感。而神经症患者,则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情境,他们仍用错误的方式摆脱自卑感,只是用的是错误的方式。

  神经症病人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对于这个说法,我并不是很赞同。既然人有了自卑感,他们当然要想方设法摆脱自卑。他们确实在追求着优越感,在某个方面,他们通过努力摆脱了自卑感以后,他们是否就有了优越感了呢?个人认为,摆脱自卑是必要的,追求优越也是重要的,可是追求优越不是必要的。追求优越也不一定成为人行为的动力。人的行为,是由主客观的各种因素决定的。例如,我们的学习成绩不好,我们自然会觉得自卑。有些人确实如阿德勒博士一样,发奋努力,最终在学习上超越别人。可是,有些人也努力,可是努力的程度就没那么大了。因为他们努力的本意,不是为了超越别人,只是学习上不要被归于差等生就可。这里,就没有丝毫的优越可言了。

  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因为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一成不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事实上,在生活中,不管是神经症患者,还是正常人,都会或多或少的自欺。但谁又能说他们有什么神经症呢?记得有一个同学,她每次考试前都会肚子痛,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就是有癔症,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可是那位同学只是肚子痛,她并没有逃避考试,肚子痛也没有成为她逃脱考试的理由。相反,她的成绩很好。因此,那些自欺的行为,真的只是由于对优越感的争取吗?或者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解释?自欺的行为,可能也是为了缓和自己的紧张感吧。

  阿德勒认为,在生命开始的第五年未了之际,儿童已发展出一套独特而固定的生活模式,这就是他处理问题与事物的模式,即使这模式错得一塌糊涂,会不断带来不幸与痛苦,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除非由受过训练的专家来帮助发现最初的错误,并从旁建议一种较为合适的意义。三种容易使人赋与错误意义的情形:器官缺陷的儿童 、被骄纵的儿童和被忽视的儿童。首先,我们得知,容易这些形成错误的生活模式的时间是童年,形成的条件是出生环境以及家庭环境,教育等等。

  心理学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成长,帮助他们适应生活。可是,当一个人真的患上了某种心理疾病时,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总是收效甚微。因此,最好的防治办法是防患于未然。例如,对器官缺陷的儿童,给与他们更多爱、关怀和鼓励,儿童就能减少向错误的方向走的可能性。阿德勒博士小时候有器官缺陷,可是他也健康地成长,并成为了人们追求优越的楷模。这不仅是靠他自己的向上意识,他父亲给他的鼓励和支持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他父亲常常对他说:阿德勒,你不要相信任何事。父亲对他的鼓励总是在影响着他、激励着他不断挑战困难,超越自卑,超越自我。

  对那些孤儿、单亲家庭的子女,或者正常的儿童,也是需要同样的关怀和爱心。我们相信,任何儿童,给与了这两种必不可少的条件理性和关怀,他们都能正常地成长。

  阿德勒博士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多的。不管我们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超越自卑与追求优越的确可以成为激励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虽然这并不是我们行为的决定因素,但不能否认,我们都渴望超越自卑,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在某一方面超越别人。只要我们拥有社会兴趣,乐于与人合作,我们便永远保持了追求优越的决心。

查看更多
标签: 泥人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247428/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