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埃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补丁裤子。
高尔基这样一身不协调的装束,都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再穿。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去捡垃圾换钱。每到不上学的日子,他就早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
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事就没了着落。再想想我们,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用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捡垃圾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来源,但学校里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去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我觉得并不是高尔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尔基,他们才显得很臭。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他发奋学习,刻苦读书,终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和书沉思,不仅思绪万千。与高尔基的童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奢侈呀。我们应该向高尔基学习,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篇三:读高尔基《童年》有感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自由自在的、多彩多姿的,不必管人世间的险恶纷争,也不必管社会的黑暗腐坏。而高尔基写的《童年》则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阿廖沙没有孩子的天真、活泼,只有每天数不尽的工作,受尽外祖父的虐待,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让我感慨万千。
主人公阿廖沙在7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岁月。其间,他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
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爱与恨、善与恶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刀疤。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充满可怕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多么黑暗啊,就像他的家庭一样——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常常为一些琐碎小事争吵、打架······周围的人个个贪婪、残忍、愚昧。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但好在有外祖母,他常常给阿廖沙讲故事,也潜移默化的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我想,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回家有口可的饭菜、新鲜的水果等着,几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拥有这些的我们,并不满足我们的欲望,总是奢求更多。
因为在我们看来赚钱是那么容易,的确,我们不用象阿廖沙那样十一岁就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这本书以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不应该浪费,应该好好珍惜。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童年,珍惜如今这辛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