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5-01-27 11:30:46 选读推荐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2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左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左右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左右(一)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描述的三国时代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到一千七百六十年之久了。那时和现在的人看来,除了时间带来的进化(这里唯指外形体容的变化)之外,其它再无多大异处了。从看《三国演义》一书可知,经过这样长的时间,人的思想方面的变化微乎其微,几乎看不出来有所变化。相反,那时的人要我看、比现在的人强,主要在诚实方面。现在的人诚实的占极少数,而那时的人诚实的要占大多数。那种忠贞贤良之士比比皆是,很让我向往!相信我如果生在那个时代会找到知音的。可在这反祖变异的时代中实在难找知音。是我的思想落后吗?也许。但我想人应该是纯洁无瑕的。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要比那时强好多,这是来自寥寥无几的奇才们的功劳,不归功现在的人们。现在的人里绝大多数还没有脱离兽性,它们不可能对人类的发展有所贡献,反而都是些历史车轨上的障碍物。这些人为什么让他们活着,为什么产生他们呢?

  人的头脑简单就善良纯洁,这点又得到了证。

  小说《三国演义》在1988年就看过了,当时还很年轻,除了留下一首简单的诗词和一篇情绪低落的产物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记载。忽然有一天看到了它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内心兴奋不已,天天守在电视机旁;看至四十多集,即第二部结束就不知何故不往下播放了。一天放一集,在近两个月时间里,报纸上连续刊登对这部电视剧的评论文章和相关的剧情介绍,但都是议论演员,评价刘、曹、孙等将帅人物,评论内容的虚与实。而我却总是对几乎每集都可见到的那些死难士兵们感伤。那些不知名不知姓的小卒们,不就是今天的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吗?怎么就没人提及?平民百姓对自己同一阶层同一命运的人们的生死视而不见,却偏偏要称赞颂扬在任意摆布、肆意屠杀着与自己同等地位的平民兄弟们的那些将帅呢?是他们为了争名夺利,为了私仇私欲而强迫小民充当他们的玩具,充当他们的牺牲品。

  当他们得胜而称帝称臣或功成名就后,所坐享的荣华富贵生活还是这些小民的血汗装点,让他们去挥霍,去享受,他们仍然操持着小民的生杀予夺大权。当他们得足名利享尽福禄而死后,又是小民把他们树为英雄去千古传颂。当然,统治阶层更要标榜他们的功绩,奉他们为民族精英,把他们的坟墓修筑得坚固永存,把他们的姓名刻进史册。因为那些所谓的英雄是他们的同类,这样一来还可鼓励诱惑那些愚蠢而爱虚荣的莽夫与诡诈的奸臣及好斗与无奈的小民们主动或被迫地去效仿和尊崇,以巩固他们的政权和享乐生活,以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是那些小卒的尸骨与姓名却都无影无踪了,有谁提起,有谁想着。在中国历史上,平民何等愚昧可怜,统治者何等奸诈可恶!

  然而,无论是历史还是未来的统治者,都绝不希望也非常害怕民众想到这些,更不允许有人在如此实话实说。即便有如叶文福那样想到并勇敢说出来的人,一定会遭到统治者及其爪牙们的谴责和惩罚,也会遭到捧奉统治者、并替他们鸣锣开道的先天性奴才小民们的指责。统治者是怕平民们太清醒而反抗他们的强权统治,不甘心充当他们的工具;捧臭脚的狗奴们却只为主子的垂青,只为讨他们的牙慧而已。其实讨不讨喜欢都免不了一种地位、一种命运,正如清醒与否同是工具一样。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左右(二)

  五千年的古代中国,留下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这璀璨的文明之下,积淀了独到且深厚的文化,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在我国的文化中尤为突出,而流芳百世的四大名著却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闪耀在千千万万惊奇的人们眼前。

  四部名著虽大,但与中国有史以来人们所创作下的作品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谓四大名著,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它在历史上曾被多人多个阶层拜读过而已。在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三国演义》是最受平民欢迎,也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古典名著,时光走过数百年,自人们从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来,人们所涉猎的书籍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人说《西游记》太过空虚,不实际,有人说《水浒传》充满了大男子主义,没有文学韵味,有人说《红楼梦》太过婆妈,一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只有《三国演义》为万千大众所青睐,尽管依然有反对之声,说它只不过是迥异于《三国志》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数人们仍然在读它,品味着它,总之,穿越数千年,《三国演义》经受住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乃至外国文学史的宠儿。

  从表面上理解,所谓三国演义,也就是三个国家,三个集团的人物的一出演义大戏,这与水水浒传有相同之处,《三国演义》正是有一个又一个的像关羽这样的豪迈英雄,一个又一个像曹操这般的奸诈枭雄,一个又一个的像诸葛亮一般的济世奇才所组成的书,所谓声势浩大的赤壁之战,唇枪舌剑的舌战群儒,也不过是逢场作戏的配角,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其真正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中形形色色的各路英雄。

  整本书读完,仿佛与刚这千千万万的人物一一握手一般,我看见了张飞的勇猛,关羽的正义凛然,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老谋深算,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只是这些,最令人瞠目结舌,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要算是著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了,或许在看过司马懿,许庶,庞统的奇才大略之后,诸葛亮那为世人所不及的用兵神计依然可以给我们以无限的新鲜感,可是这样读过《三国演义》之后未免令人产生了审才疲劳,读多了反而会令人产生厌倦感,失去了一读再读的兴趣,相反,诺我们从诸葛亮在刘备一手缔造的集团之中的为官之道之处细细品味,不禁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自刘备有幸结识了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之后,在复兴汉室的艰辛道路上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寄人篱下的他,虽然有英勇无比的关张两兄弟的鼎力相助,可仍然感觉需要一名助手,可他一没权,二没钱,三没势,又怎么会有人投靠呢?可上帝给每一位渴求贤才的军阀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将诸葛亮这位济世奇才送给了这位穷困潦倒的没落皇叔。

  虽然,刘备毕恭毕敬地从穷得响叮当山沟里请来了这位军师,对其信任有嘉,可是在刘备这个用血缘关系堆积起来的大山之中,外人想要大展拳脚可谓是难中之难,像孙乾,魏延这样的人才不是被冷落一旁就是被铲除,心细的诸葛亮又怎么不会想到这一点,不同于其他的贤才投奔明主那般着急,立马就投奔他人帐下,临走时还细细嘱咐弟弟要尽心管理家务,好像到了将来要告老还乡,对刘备手中那前途无量的家业没有丝毫贪欲一般,也不同与其他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好大喜功,还威胁主上的统治,最后被当作威胁被铲除,诸葛亮不仅在刘备这个巨大的宗亲集团中始终以一个助手的姿态做事,也不在刘备的眼皮底下拉帮结派,不管是有意无意,恐怕将来刘备在肃清内奸时绝对不会将麻烦降到诸葛亮的头上,不象历史上一些功高盖主的人,忠心为主子服务,最终却落得被杀的下场,不然在刘备临终托孤之时有怎么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经营一世的蜀国交付于诸葛亮一个外人,而又不将其交给关羽张飞这两个一同出生入死的骨肉兄弟或是他们的后代呢?

  当然,幼主幼小无能,好吃喝玩乐这是刘备早已看在眼里的事,他无法信任这样一位昏庸的幼主才将大壁江山交与诸葛亮也是原因之一,但诸葛亮勤勉一世为刘备打下江山,以及他别具一格的为官之道,让刘备不忍心也不敢怀疑他的诸葛先生有任何不二企图,在这布满了重重困难的为官之道上,诸葛亮得以尽情释放他的才华,而又进退自如,最终功成名就的真正原因正是在此。

  不只是在古代,在与朋友之间,在班级之中,在复杂的办公室政治之中,在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诸葛亮的为官之道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难题的良策,也许,最吸引各位诸葛迷的原因正是在于此吧?

查看更多
标签: 读书 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257710/
选读推荐推荐
热门选读推荐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