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作为一种志业》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在学术园地里,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所成就的,在十、二十、五十年内就会过时……在学术工作上每一次完满,意思就是新问题的提出。学术工作要求被超越,要求过时。任何有志献身学术工作的人都必须接受这项事实。”
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无疑是震惊的,毕竟身在象牙塔多年,特别是最后的读博阶段,想象着自己的研究理论有多么创新,内心几多傲娇......而今呢?除了一个专业方向的师弟妹在读以外,这个地球上几乎已无人问津。
这就是红果果的现实,更让人震惊的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居然出自1918年,作者是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这篇韦伯在慕尼黑大学的演讲,刚刚过去100年,这也是我为何选择在2019年初以此篇文章为始的原因了。
一百年前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一战刚刚结束,中国刚刚推翻封建王朝。图为一战结束庆祝胜利的人们,以及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以战胜同盟国而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时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在太和殿前发表讲话。
百年之后的双十一,我们挥手告别屈辱的历史,换之而来的是购物的狂欢,在这一切的华美物质掩盖下,我们就可以固执地认为普天同庆、皆大欢喜了呢?其实,就冲文章开始引述的一百年前韦伯演讲中的一段话,但凡有自知之明的我们就应该秒懂为啥我们诺贝尔奖获得者凤毛麟角了吧。
百年之后,物质上空前繁盛的今天,我们在学术追求上,在人类最纯净的精神家园的追求上,整个学术环境是怎么样的呢?不要说作为一种志业,就是谁胆敢质疑权威、专家、大牛等等,都会被千夫所指,何况某些权威、专家、大牛曾经取得过一些成绩,就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永远不会过时!读书笔记·每天自信满满,飞往各地进行毫无营养的演讲,刷着可怜的存在感,例如某赵、某马、某胖。有谁有勇气站出来说:我取得的都是过去的成绩和经验,现在说的已经过时了,不具参考价值,当下要靠每个人自己对当下的判断,未来永远是更加年轻的一代!
可惜可叹的是,我们的病就在于——这样的人很多,他还要教会你也成为那样的人!什么时候当我们明白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是开胃菜,“学术工作要求被超越,要求过时”才是正餐时,也许我们才开始有了真正的进步!(ps.等等我,我的开胃菜还没有开始吃呢!)
新年伊始,试想一下,除了学术领域,其实在人生的各个方面不都是这样的吗?谁又能停留在2018的成功上,反之一样,谁又能一直停留在2018的失败中呢?
对于自己,我们能不能有勇气否定过去,不断超越自我;对于团队,我们能不能培养好接班人,让他们超越我们;对于社会,我们能不能少说多做,期待着一波一波更年轻的生命来逐步淘汰我们呢?
如果此刻的你还能甘之若饴,那么,恭喜你——你的墓志铭上一定多了这样一句,某某实践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作者:光pp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