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影评

更新时间:2025-01-09 00:33:21 观后感

  记忆碎片影评(一)

记忆碎片影评

  说到剪辑,我想起的第一部片子就是诺兰的《记忆碎片》。

  我一直想用个方法准确的形容一下这个片子的剪辑,像切香肠,切碎成一段一段又一段,再倒叙正序交叉把它串起来。从前看这部片子觉得好神奇,硬是剪得复杂多样答案不一;后来去年又出现了部《云图》,硬是把6个故事切碎重组,貌似想让观众腾云驾雾。

  虽然两部片子的剪辑形式差不多,不过,作为一名诺兰的粉丝,我还是忍不住为他这部初期的作品摇旗呐喊。其实应该像切碎了一把标尺,按照刻度10-1-9-2-8-3-7-6-4-5的方式排序,倒叙是彩色的,正叙是黑白的。这种交叉剪辑的方式让观众不敢懈怠,生怕看漏某个环节导致不知所云。

  蒙太奇(法文: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渐成为影视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按照这样的解释,要我说,《记忆碎片》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和观众的心理顺序正相反,先按镜头拍摄组合成一个故事,再把这个完整的小故事切碎成N段,惨不忍睹,又用非线性的叙事组合讲述出来。

  这大抵是悬疑惊悚故事最出彩的技巧。没有人抵得过结尾的翻盘大逆转,哪怕你已看得昏昏欲睡稀里糊涂…而其实我敢保证,只要你有探索的欲望,它绝对有让你精神抖擞看下去的劲头。

  影片开头主人公杀了一个人,然后倒叙一步一步告诉你他怎么杀的、为什么杀;正序一步一步告诉你他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然后你充满同情,和患有失忆症的主人公一样表现出迷茫、困惑、不安,却有坚定、执着的精神状态…最后,影片结尾主人公又杀了一个人。

  看过片的朋友,无法忘记的应该是主人公的拍立得相机和满身的纹身。作为一个只有10分钟短期记忆的人,这两样东西仿佛必不可少;切碎的剪辑,这两样也作为了主要线索,照片拍下了人物、场景,纹身写下了原因、事实…让探索一步一步进行。

  最初看完《记忆碎片》那阵,鼓动我买拍立得相机的神经。于是,我就买了,后来用得很少,因为我好像是买来送人的,很乱精神。偶尔吃西餐的时候,切碎披萨、牛排,打乱,一块一块细细品尝…

  会想:世界仍然存在?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象出来的,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事仍有意义…尽管它每天重复的频率比较高。

  我蛮喜欢中文片名的翻译,《记忆碎片》,和影片的剪辑一样,切碎的蒙太奇。关于记忆的片子很多,经典的也不少,大多是关于科幻洗脑什么的;而像这部切得这么碎的,又是现实版,还真独一无二。而《云图》,是以时间为主线,6个故事的切换穿插,还是没有这部来得有味道。

  英文片名《Memento》,纪念品,引起回忆的东西。我觉得人的一生就是记忆碎片的索引,所以,人们活在自我的价值中。

  记忆碎片影评(二)

  被人推荐大名鼎鼎的诺兰的电影,对他除了《黑暗骑士》之外知之甚少,于是乎抱着学习和膜拜的心态看了这部十年前的电影:晕,非常之晕。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男子要为死去的妻子报仇,他有短期记忆缺失症,随着记忆碎片的呈现和拼接,大量真相缓缓浮出水面。 看了大量资料和剧情解构之后,才稍稍的缓过神来。以我的智商和个性不太愿意去深挖这类高智商悬疑电影的种种细节。一方面,是觉得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觉得挖得太深也没什么意义,走的越深争议越多,还会不断地衍生出新的问题来,到头来还是只有头破血流。或许,这类电影在剧情上本来就是有某些漏洞的,或是导演也没给全片下一个整体定义的,观众在剧情和细节上争的越凶就越说明电影的成功。就像前段时间的《禁闭岛》,我看到大家争了个不可开交,谁都不服谁。最温和最看得开的一种说法就是:导演留的是个开放结局。

  我只想从本片的整体上简单说两句。本片好,到底好在哪里?是不是看不懂,看着晕就叫好?当然不是。本片好在它的复杂性,对人性的某种思考,以及结构上的标新立异,最后就是留出了大量空间给观众思考。以至于看完之后,一阵晕头转向,淡淡地吐出一句:还是再看第二遍吧。 它的复杂性又体现在哪里?本片的故事很简单,导演采取的是倒叙为主,顺叙辅助,倒为彩色,顺为黑白,到了某些时间点上这两条线是会交错的。所以,我们惊叹它连接得如此完美且有新意。有人做了一个假设,本片要是平铺直叙会很一般,个人认为这种假设很扯淡,也完全没有必要。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不仅仅是故事的呈现,导演会想办法用自己的东西把剧情,结构,表演,结局全部都带出来,如果处理得好,这无疑是个好导演。这就像不同的厨师会用同样的材料端出不同的菜品来,而这菜品在食客那里有低劣之分。

  看完本片,我对克里斯托弗·诺兰又有了深入的认识。这绝对是一个好导演,这是一个将来可以统治好莱坞的导演,也是未来导演界头一号的有利竞争者。在驾驭类似题材的时候无疑都体现了他的功力,在日益商业化,场面化的好莱坞,他又重新诠释了什么叫电影剧情和电影结构,这当然会耗费大量脑细胞,但这种耗费是值得的。 拍这样的电影是会给年轻导演带来希望的。投资少,场面小,都不是问题,精心打磨的剧本,纯熟的电影技法,独到的结构,都足以让一大帮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好莱坞有一席之地。 要说到本片的思想内涵和人性的探讨上,到底能不能挖?要挖也是可以挖的,就男主人公身上就能挖出不少东西,但却真没那必要。这类影片,就像是导演在尽情地展示他的电影才华,你的每一次疑惑都是他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要表达什么要体现什么都不再重要了,因为就电影本身而言它已经很成功了。如果你要挑毛病,前提是你必须完全看懂此片,并深谙各个细节,否则你拿什么来挑毛病?但要完全做到这两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导演高明的胜利了。 本文没有剧透,仅说电影内容之外的东西。如果要挑战脑细胞,推荐你看这部《记忆碎片》,如果看过了,不妨重温一下,绝对还有东西可挖。

  记忆碎片影评(三)

  曾经写过一篇影评《一碎到底》,后来将其删掉。最近重新看了一遍,对其精妙的结构,与符号学线索做了一下分析。发现《记忆碎片》最终能够成为GULT经典影片,是有它独到的价值和意义的。下面就综合我原先的影评,对其重新做一番叙述。

  首先,影片的导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通过《记忆碎片》跻身好莱坞主流导演行列的诺兰,曾经重拍漫画经典《蝙蝠侠》。依靠《记忆碎片》这一世界观的影片,让诺兰好评如潮,也让很多人对于这部电影做了很多的分析和理解,我看了不下400篇对它的影评和简述,发现它之所以迷人,除了它本身的创意性之外,还包括其中更多的自我分析。当我们看完这部影片,会发现原来一切故事都是一场自欺,连自己都不在信任,那是多么大的惊悚与恐怖。

  主人公连尼在一开始就被介绍了他的奇怪病症,每几分钟他就会失忆,而他所保留的,仅仅是身上的纹身符号和一张张做有标记的照片。而我们发现他却在不断的更新他的标记,以保证他在记忆里获得方向,从而给自己一个个活下去的理由,想想看,一个“岸”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在我们生活中失去了目标,失去了目的地,那么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而连尼就是在欺骗自己从而找到生活的激情——替妻子报仇,除掉杀人犯。但是,可笑的就在于,很多年以前他已经杀死了仇人,而现在一切都是他捏造出来的,更确切的说是他自己在欺骗自己。

  对于连尼,如果我们做一下分析,可以发现,就其病症,可以称之为选择性失忆,他选择忘掉所有正面的真实的记忆,而选择过去的与妻子的时光。因而才有了故事的开展与结构。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而那个回忆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的,连尼的糟糕在于,他失陷了,他沉迷在过去中,而不愿意面对现实的生活和以后的日子。我们有时候是否告诫过自己面对现实呢。实际上我们之所以没有他如此荒诞,是因为我们也在选择性的忘记,我们忘记的是曾经快乐过的疼痛。我想说的是,很多人不是不想了,而是想已经成为习惯了。

  电影的中间部分让人惊叹,如果前面你看的一头雾水,相信中间的部分,会让你为之一跃,我不是夸大其词,而是一切都是那么的惊奇。导演诺兰与编剧充分利用了倒叙与顺叙的手法,很简单的把戏却欺骗了所有的人。彩色的是倒叙,黑白的是顺叙,而一切遵循着一种看不见的规律将其拼接出交汇点,让观众看的同时,不断获得答案,并且渴望获得更多。这也是这部电影的迷人之处,看电影已经无关紧要,思考成了观看的主流,破解答案成了观看的目的,那么这部电影就成功了,他已经让所有观众沉迷而不能自拔。

  如果你看了前段想要放弃,那只能说你不具备悬疑片的潜质,而如果你看完它,你将能领略到电影的精华。这是一部具有多层次深意的电影,值得每一人去观赏,并总结出自己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惜花掉时间去赏读400篇影评,因为它足够值得我如此去做。

查看更多
标签: 游记 读书 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274241/
观后感推荐
热门观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