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佳作,道破诸侯争霸,写尽沧桑历史,推究天地之本。入德之门,透桥风云战事,彰显圣人之礼,探求民生之基。此书妙也,凝聚诸子风流,体悟世事变幻,有言道,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力,斯为大备。果真如此。
《春秋左传》这本书记叙了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各重要历史事件,从东周迁移到三家分晋,春秋时期虽然互相争战,但不失礼信德行,这是我对春秋时期感兴趣的原因。各诸侯互相争战,才成为霸主,但他们时刻不忘修身,修行,修德,这是难能可贵的。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落难时受到楚国的优待,当上君主也不忘诺言,避三舍,晋文公就做到了守信。
《春秋左传》中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道理。在为人处事时这些道理就会发挥用处,像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这篇文章,通过齐国疋相晏子与大夫叔向的交谈来反应春秋末期的社会现象。晏子说:山上的木材运到市场,价钱不比山上高;鱼盐蜃蛤运至市场,价钱不比海边高,百姓的人才财一分为三,两分归于公室,只用一分维持生计。而叔向也叹息我们公室也是末代了。战马不驾战车,卿不统领军队,公室的战车没有御手和车右,步兵没有得力的长官,而王室愈加奢侈,百姓困倦疲病,昔日能随便发出万余的百金,王室却还用着千金、万金之类的额票。作者通过几句话便写出了不用贤者的后果,实为妙笔,也让世人知道一心贪图享受,即使再多的财力也早晚会枯竭的。
《春秋左传》,实为绝笔,不得不看。
两千多年前,吴国公子季札来到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鲁国人做了精彩的演出,鲁国的史官纪录下来,这就是那篇文章《季札观乐》的由来,笔者最近读来,亦觉别有风味,感触颇多,现说出来以飨读者。
一、演出的盛况。
演出约二十首歌曲,都是《诗经》中的诗歌,分别是十五国风,小雅,大雅,颂。还有六种舞蹈。歌曲听的季札是赞不绝口,先是说:美哉,渊乎美哉,泱泱后又说:美哉,荡乎美哉,砜砜。还有思深哉,广哉,至矣哉等。乐舞看的季札是目瞪口呆,特别是对周武王,商汤,夏禹,虞舜等朝代的乐舞感兴趣,夸赞之词更是多多,这里不在赘述,请观原文。
二、季札观乐时的评论。
随着歌舞的美妙演出,季札即兴发表了对歌舞的评论,其要点是:
1、对周朝各诸侯国音乐的表扬多于批评,特别是对一些大国充分肯定。
2、对(小雅),(大雅),(颂)评价极好,说: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3、对乐舞的看法是越年代久远的舞蹈越好,说:乐舞反映了各朝代的德政。
三、史书对季札观乐的评价。
史称季札竟能尽知其意,边观边评,妙语珠连,议论风生,乃至轰动了周文化中心,使鲁人敬焉。他精于音律,不直听声而已。就是说季札能辨乐声之正邪兴衰,从音乐中听出国家的兴衰的征兆来。
四、我的感想。
1、笔者认为,季札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场演出,他把歌舞看作是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事,音乐舞蹈在他眼里是礼教盛衰的反映,也是国家政治盛衰的反映。他从歌曲里能听出百姓的辛苦和怨恨,统治者的恐惧。他在舞蹈里看见了朝代的兴盛和先圣的伟大和德行。他是思想界的先行者。
2、季札是一个懂音乐的奇才,他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之深,在当时乃至现代也不多见,说明其有高深的文化素养,其音乐知识的渊博无人能及。十五国的音乐他都懂,不然怎么能作出精辟的评论,相信他不是忽悠大师。
3、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特别是关于音乐的古文本就不多,值得一看。语句优美,词汇丰富是该文的特点,对提高学习古文能力有所帮助。笔者曾在聊天昵称和博客日志里,多次引用该文章的原句,感觉良好。
4、季札在春秋时期也比较有名,他的渊博学识,特别是几次放弃王位继承权,专注于学术研究,曾被孔子赞为至德之人。试想,若没有高尚的道德,焉能对乐舞作出这样精辟的诠释。为此,我劝大家一读为快。
一个暑假都在研读《左传》,只因为对这段历史不能条分缕析,确切地讲是不太熟悉。这段时间是中国文化大繁荣的萌芽发展期,我却知之甚少,所以总想了解一些概况。书籍很难读,文言词汇太生涩,人名地名国名多而杂乱又离奇古怪,每一个段落都得硬着头皮去反复咀嚼,玩味。因为是编年体的,每一个年代发生的事又不连贯,读完一部分,脑子里没有清晰地脉络,没有完整的情节。只好先放下书,到网上去搜索有关这段历史的电视剧。还好,有一部1996年、1997年拍摄的《春秋列国》,包括春秋篇、战国篇共62集。我对照着书全部看完。终于把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粗略的穿成了一串项链。
最让我伤感的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坟墓鞭尸的情节。一个只有家仇不顾国恨的人留下了永远的的凄惶,成功换来的是最大的失败,最大的痛苦。读历史让我明白:没有胜者!齐桓公看似胜利了,作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何等威风,却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死后,众公子忙于争夺王位,直到67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议下发丧,其时,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虫蛆爬出户外,恶臭难闻。齐国霸业随之衰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何等英明大胆的改革使赵国国富兵强,强大的秦国都非常震惊。可是后来赵武灵王一个人被困在沙丘宫,没有人给食物,也不给水。英雄末路的赵武灵王饿的只有在宫里爬树掏鸟窝,他居然坚持了很久。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饿死。
吴国暂时胜利了,使越王勾践忍辱卑躬屈膝,卧薪尝胆,最后却自缢而死。
在历史长河中,我发现了仁者如鲍叔牙,知人理解人;智者如范蠡,低谷中不逃避成功后急流勇退赢得另一片艳阳天。最愚蠢的莫过宋襄公,战争中讲仁义,不攻击过河的部队,不攻击没有列好阵的部队,最后几乎命丧黄泉。岂不知春秋无义战。
读史使人明智,一部春秋让我更深刻地体味到了社会的弱肉强食,各个时代都如此,形式不同罢了,有的明刀暗箭,有的冠冕堂皇,人性大都是丑陋的,狰狞的面目往往被温情脉脉的面纱所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