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英老师把它的班主任点点滴滴生活汇成经验,把班主任的智慧集聚于《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本书中,用自己的细致到位和大家分享。
起初读着这本书的时候,就带着十分的兴趣。当看完郑老师的自序,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
一、名字2020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
刚接班的时候可能给班主任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短时期记下那么多同学的名字2020,尤其是要再接任其他班级任课老师的班主任,更有更大的挑战。很多时候,我们会进行提前的家访,却会因为叫不出那些有生僻字2020学生的名字2020而使得气氛尴尬。正如郑老师所给的建议:名字2020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平等。同时也提出了几个十分有效的做法:1、讲述故事。让孩子讲讲自己名字2020的特殊由来和寓意,这样能特别容易记住。2、串联成文。有心的班主任也可以把和孩子们发生的事情用班级学生的名字2020串联起来,写成文章,不仅具有一种纪念价值,更融入了对孩子们的爱。3、引导表现。这种方法我最喜欢了。告诉孩子老师最容易记住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学生,看看哪些同学最容易让老师记住他们。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孩子们势必会抢着表现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也让老师在记住孩子们名字2020的同时收获一片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4、游戏记忆。不防开堂有趣的班队课,6人一小组,站成圈。我是xx后面的xx。或者是为自己设计一张个人名片的ppt,让老师和同学都能非常容易的记住。当然郑老师还例举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利、桌签、暖色、虚构等等,我在阅读她的书籍时特别想试一试,原来简单的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竟能发挥如此大的效应。
二、语言大智慧的展示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不会来嘲笑讥讽。更多的时候她是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的,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比如有个孩子课堂上表现欲很强,发言很积极,每次老师提问刚一说出,就抢着举手,若是老师没叫道,他就很不高兴。郑老师问他你知道吗?田间里留到最后的玉米往往是最好的。(.org)这个孩子很疑惑:为什么?因为他们要被用来做种子。是呀,因为要被做种子所以留在最后,最精彩的答案亦是如此。郑老师运用了简单的小故事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玉米让孩子体会到的是一个大道理。在体会感悟之后,该孩子会更加投入到做那最后的玉米中去的。
一位教育的农人默默耕种在教育的农田里,郑老师是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在丰富着自己的农园。我想在自己的农田里也借上郑老师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努力去耕种着自己的小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