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把握幸福 ——读《我与地坛》有感

更新时间:2025-01-27 17:19:12 其他读后感

  感悟人生 把握幸福

感悟人生 把握幸福 ——读《我与地坛》有感

  ——读《我与地坛》有感

  黄文涛

  这是一本令我灵魂震撼的书……

  在我脱离公立的初中母校,踏入私立的高中后,每天早起晚睡,埋首苦读。当我抬头目视远方,眼神迷离,梦想在前方仍然若隐若现,现实却已经真切地压在肩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找到了这本洋溢着对生命欢喜的书——《我与地坛》。

  史铁生先生,是久仰大名的。早时,只是粗略地知道他是一位高位截瘫,又丧失了双亲的作家。他的作品并不多,《我与地坛》就是其中一本。

  这本谈生论死的书,字里行间展示了超然与淡泊——不惧生,亦不惧死。我仿佛看到了在寂寞的地坛中,有着那么一位坐在轮椅上,饱经沧桑的人。他对着这地坛默默地诉说着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而地坛就如一位沉默的智慧老者,缓缓地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是的,对于史铁生而言,生活的残酷就在于在他最年轻的时候,永远的囚禁了他的自由,不给他一点的希望。

  我掩卷沉思——

  听,这是信仰的声音。

  《我与地坛》——这本书的封面,简简单单写着书名。翻开扉页,既无作者简介也无多余介绍,一如史铁生先生的文风,清新素雅却绝不堆砌累赘。夹着编者用心制作的书签,上面印着一句动人心魄的话: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书的封底同样也有一句话: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夜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这本书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史铁生先生以坚定的信仰支撑起的乐观、豁达与淡泊。接受残缺、接受苦难,却仍愿以更昂扬的姿态活下去。面对这喧嚷的世界,他轻轻叹息“我们走了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地坛有它的悠远,有它的浑厚,有它的深邃,它不曾喧哗亦不曾回答,它就在那里,那就是最好的回答。在千百年如一日的地坛中,没有喧嚣,没有招摇,他在这里找到了信仰,找到了生命的归属。西方一位哲人曾说过:“别走的太快,等等灵魂。”没有信仰的前行正如没有灵魂的躯体,对于我要开始的这段新的旅程,要带上的不是迷茫与慌乱,而是信仰与灵魂。

  听,这是生命的律动。

  有人说:“一个人可以失去点什么,但是没有了自由就什么都没了。”然而,生命却给予了史铁生博大、自由、辽阔的心灵。人的出生、成长、死亡是永恒的循环……在这世间完完整整地走一遭,等到即将面对死亡时又何需惧怕?!因为来到这世上,只有经历了欢乐与苦痛,才构成了完整的生命。死亡不会因为你的抗拒而离开,却可以将你如蝼蚁般转瞬即逝的生命,凝练成不朽与永恒。

  正如庄子所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看淡生死荣辱,抛弃外在的桎梏,遵从自己的本心,把眼界放宽了,世界也就辽阔了,这样才能真正有一种“逍遥游”的境界。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种种羁绊而颇感烦躁,当过一段时间后,回首凝眸,才蓦然发现,当初为之痛苦不堪的往事,其实是多么不值一提。多少人恋生惧死,其实正是不洒脱谋杀了自己的生命。“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那些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成了生命交织的背景。正如史铁生所言,夜的静谧、旷野的沉寂、繁花的开落与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才是生命的主题。

  听,这是关爱的声音。

  《我与地坛》中有许多写母亲的文章,如《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等等。读来亲切自然,令人动容。想起我离开父母,第一次孤身到私立学校求学、住宿、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孤独与寂寞,再读这些文章,就不仅仅是感到动容,甚至是催我泪下了。平时,有父母相伴的日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觉得理所当然。只有失去后,才觉得自己拥有的是多么的珍贵。因为,这是人世间最真挚最无私的关爱啊!

  史铁生的一句话最令我难忘——“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地坛对于他来说,已不仅仅是一座废弃的古园了,更是母亲深沉的爱。这份爱不曾被说出来,而是无声地凝结在每一道车辙中,凝结在这地坛中。读着,读着,我的眼泪簌簌而下。

  《我与地坛》并不随史铁生先生的离去而褪色,反而在时光的流转中更加熠熠生辉。

  地坛有声,有生命的声音,有信仰的声音,有爱的声音……地坛不在这里,地坛在我们心里。

  听,地坛的声音。

  斯人虽逝,墨依留香。

查看更多
标签: 我们 一起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299205/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