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洛丽塔》有感
博罗中学高二(28)班 陈逸孚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最著名且最有争议的小说杰作,而这部作品也成功地欺骗了全世界。它最早作为禁书被大量品味低下的读者所追逐,之后其文学性才被慢慢发掘,不同地位不同领域的人都为此神魂颠倒。
这是一本把人性、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小说。纳博科夫曾经说过:''艺术是非道德的、非社会的、非意识形态的。''
最美味的果实永远都是那个被禁止的。年轻时期的亨伯特失去了心爱的女友,这和大多数人的童年一样,都有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像我们得不到的赞扬,越是得不到,越是渴望,比起渴望金钱,这更容易使人丧失理智。
亨伯特,长相英俊、有教养、有着很好的家境、受过很好的教育,同时,这些也恰恰把他内心的扭曲、丑恶很好地伪装起来。40岁的亨伯特在一次旅途中成为了寡妇夏洛特的房客,当他在后院看到夏洛特年仅14岁的女儿洛丽塔时,他仿佛看见了年轻时死去的女友,于是,他疯狂地爱上了这个美丽动人的少女。与此同时,夏洛特对亨伯特是心生爱慕的,为了让自己和女儿有个依靠,她向亨伯特提出了结婚。为了心安理得地接近夏洛特的女儿洛丽塔,亨伯特最终同意和夏洛特结婚。
在这场婚姻里,亨伯特可以说是一位实打实的伪君子。他表面很爱自己的妻子夏洛特,暗地里却在日记里骂她,像生活中的很多人一样,对家庭并不忠诚,不是么?
这场婚姻是注定不幸注定短暂的。当夏洛特看到亨伯特日记中的内容时,极度悲伤,最后在一场车祸中死去。面对妻子的死去,亨伯特在人们面前是痛苦欲绝的,可在自己的内心里,他是欣喜若狂的,因为夏洛特的死去意味着他可以更肆无忌惮地接近洛丽塔。
亨伯特是如此沉迷于洛丽塔,甚至,他根本没有把洛丽塔当成人,而把洛丽塔当成他的神、他的欲望之火、他的罪恶。他极度沉迷于欲望,渴望着弥补年轻时的缺失,亨伯特疯狂地汲取着洛丽塔,在洛丽塔身上享受肉体之欢、宣泄情感、探索自身罪恶的灵魂。他并不在乎他的行为会对年仅14岁的洛丽塔的成长造成怎样的伤害,一切只为了欲望,为了欲望,他的欲望!
亨伯特对洛丽塔的占有欲是如此的疯狂。他拼命延长与洛丽塔共处的每一分每一秒。当洛丽塔刚刚拥有自己的社交圈时,亨伯特立即痛打洛丽塔,并使洛丽塔离开她刚刚拥有的社交圈,亨伯特绝不容许洛丽塔背叛他、离开他,也害怕失去洛丽塔。亨伯特和洛丽塔的关系,不像是父女,更像是当时盛行的主与仆的关系。
洛丽塔,她是聪明、早熟、美丽的少女。她很清楚自己正在经历什么、做什么。母亲在与继父的争吵中去世,力量渺小的她不得不依赖于继父,但是这个继父与自己又有性关系,无法摆脱,只能暂时委身攒钱希望有朝一日脱离亨伯特。她与亨伯特要求更多的零花钱,与亨伯特发生性关系她只视为交易,洛丽塔从头到尾就没有爱过亨伯特。
终于,亨伯特在洛丽塔的谎言中失去了洛丽塔。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喜欢迷恋于过去美好的事物,亨伯特回到他们共处的地方,试图寻回洛丽塔,他们共处过的地方,似乎还有一丝丝余温。他几近疯狂,歇斯底里……
三年后的某一天,亨伯特收到了洛丽塔的来信。洛丽塔向亨伯特寻求钱财维持生计。亨伯特绝望枯涸的心又一次被情潮填满,他开车去看洛丽塔。见到洛丽塔时,她已经嫁为人妇,怀着别人的孩子,苍白臃肿,疲惫平庸,不再是那个言行举止充满挑逗的小妖女。
亨伯特把钱给洛丽塔,要她跟自己走,回到自己的身边。然后洛丽塔并没有答应。
洛丽塔当年是跟一位叫奎迪,年纪和亨伯特相仿的大叔走掉的。奎迪是一位懦弱、变态的性无能者,同时,他也是一个兼干色情勾当的作家骗子,相貌丑陋、体态臃肿,然而这样的一位男人却是唯一被洛丽塔所痴迷的。这样极具落差的一幕,更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洛丽塔:''他是唯一让我着迷的男人。''
亨伯特:''那我呢?''
亨伯特终于明白过来,洛丽塔是从未爱过他的。
''不要碰我。你一碰我,我就彻底完了。''
亨伯特这时真正才爱上了洛丽塔,所以最后没有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没有杀害她的丈夫,没有抢走洛丽塔而是做出了正常爱人的行为,希望她幸福,让她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亨伯特无法接受自己的女神洛丽塔被奎迪玷污,于是,亨伯特枪杀了那位和自己一样有恋童癖的变态奎迪,为自己赎罪。
''她以前是一个妖女,现在却像一片枯叶,但我是爱她的,这个洛丽塔,苍白、臃肿、混俗、怀着别的男人的孩子。我看着她,看了又看,我知道,就像我知道我必死无疑那样清楚,我是如此地爱她,胜过我所看到的所能想象到的地球上的任何事物。''
''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我不在乎,但我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如果说亨伯特的最终归属是地狱的话,那么,在黄昏日落时刻,他还可以游览天堂。亨伯特是罪恶的、虚伪的,但他对洛丽塔那份爱是真实的。
他以为自己曾经那样地爱着她,却不知是彻底摧毁了她,打断了一朵花的进程。当他终于明白,他再也得不到弥补时,他才终于不再追求完美。
然而,当我们不在追求弥补曾经的缺失,不再追求完美的时候,我们才会变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