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之魅》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1-27 10:35:06 其他读后感

  在冷寒初降的冬日,倚在高楼的窗台,望车来人往的街道,赏落日西下的余辉,沏一壶清淡的茉莉香茶,捧着周艳丽姐相赠的《桑之魅》,幽幽的茶香伴着浓浓的墨香在空气中弥漫扩散,袅袅水雾升腾起了无限唯美又浪漫的浮想。

《桑之魅》读后感

  了解周艳丽是从了解她真诚正直的为人处事的优秀品质开始,欣赏周艳丽是从她跃然于纸上的纯净而生动心灵文字开始。周艳丽是新辽西派散文有影响的作者代表之一,从2000年翻译小说到200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一路向爱》,从《人间好日子》到《暗恋》再到新出版的《桑之魅》周艳丽的文集在一步一个台阶地提升着质量,《桑之魅》收集了她近二年来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有传统文化,乡情亲情,生活随笔及读书评论等,《桑之魅》的出版在朝阳文学界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辽西散文界也非常有影响,引起全国各地很多读者的关注及共鸣,桑破茧的魅力也正是周艳丽文字成蝶的魅力,《桑之魅》收录的69篇精品之作是她的心血凝成的结集,对文学的深爱让周艳丽十几年来坚持不断地努力与积累,使她的作品得到一个大的飞跃,不仅有艺术的宽度更有思想的厚度。

  在她清丽淡雅的笔下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桑是从远古的岁月上路的,与我们在《诗经》中相逢,在《山海经》里相遇,带着洁净的柔情从记忆的深处飘来,像一个胸怀博大的女人,魅力,优雅。还有那透着母性之光的葫芦从古老的神话出世入世,葫芦丝悠扬又天然的曲子里倾听着隐隐乡愁,葫芦的记忆里依稀着母亲勤劳的身影,那个几乎要淡出了我们生活的夭夭之陶,落满了光阴的尘埃,在风来雨去的日子里走过了繁华一梦,渐渐地沉默于现今的岑寂,那与人相拥相照可遇不可求的温润为琢的美玉,那携着清雅禅静之气为我们所用的茶,一系列的经典作品把传统文化巧妙地融于优美的文字里娓娓道来,走进历史,走进岁月,走进唯美诗意的境地,用温婉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写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及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这正是一个有良知的有大的胸情的作家的责任与担当。

  在周艳丽的笔下万物皆是有感情懂风情的,一个个拟人的比喻让乡村里的山水草木都栩栩如生地鲜活起来,她字里行间的万物都充满了灵性和真情,盘踞在老屋厨房里的出自深山的磨,有时会睡觉有时也会醒来,在苦难的岁月里陪着主人一起呜呜咽咽的哭泣,在春暖花开的时代又会学着主人一样的知足和快乐,关于磨的谜语似一首天荒地老厮守天地的绝美的爱情诗,而那位一辈子没有在红尘中娶妻生子的修磨的驼背男人,他那印在墙上的猥琐成问号的身影也深深印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上,没有大悲大欢的语言描写,却让人心一畅一痛地丝喜丝怨、丝凉丝暖。

  不经意间把书翻到了《奔跑的村庄》,站在我身后的老公问我,村庄能跑吗?那不是地球的运动万物的行走吗?我笑着给他读着,那是属于以奔跑的姿势赶路的村庄村子跑着,村里的人、树、庄稼、蔬菜、草、房屋和土地也一起跟着村子跑。村子里的一些老人步子太急,一跑就没了踪迹,他们踉跄的身影,跑着跑着就跑进了大地深处,土地留住了他们的脚步,他们再也没法回到原处。奔跑着的是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的春秋更叠,奔跑着的是明日复明日昨日何其多的时光老去,奔跑着的是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诠释的是红尘中自然永恒不变的规则。

  《姥家门前唱大戏》《乡村皮影连着爱情》戏里戏外各情不同的心事与情感,戏里的嘻笑怒骂,勾着一街筒子人的心,如醉如痴,戏外的悲欢离合,上演的百态人生真实的故事,多少人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在别人的情感里寻找自己的理想婚恋状态,荡气回肠的唱着理想主义给如意或不如意的人以慰藉和娱乐,曲终人散后,乡村归于沉寂,内心却泛滥着波澜,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结束时人生还得继续,戏外的姐姐、哥哥、弟弟、妹妹、舅舅、舅妈、七大姑八大姨及乡里乡亲热闹纷杂的场景平凡又真实。《童年的雨》《记忆青涩》《桃之夭夭》《二丫》等,满是潮湿记忆,带着一缕苦涩的乡愁,真实地描写着贫困的年代里乡下人的生活与心历,童眼看世界,在那懵懂的孩童眼里看不懂的批斗,读不清楚的忠字舞,豪情万丈地看着热闹随波追逐着时代的错误的悲哀,以及一场猝不及防的童年的雨彻底地毁了知青姐姐与福贵魂牵梦萦的美好爱情,让一片又一片阴郁的云永远地湿了童年的天空,第一个走出小村进城打工的二丫的命运也是大多数走出山沟沟却走不出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困惑,最终改变不了在城市中难以立足的乡下人的悲凉贫困的命运,这也是最低层的乡下百姓的现状人生,二叔一场春天里的葬礼在这个春天感知不到死亡的恐怖和绝望,经历了人世的苦难和种种不幸的二叔,送别此生才在病痛的煎熬与精神的愁苦中得以解脱,任茫茫天地两不相知,身边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树又一树的桃杏夭夭,多少读者也迷失在麻木的悲欢中难以释怀,陷入思旧怀古的漩涡,回味尘世,顿悟生命,然后使人生变得豁达与开朗。

  周艳丽的文字隐有一个特点,她会自然地穿插些冷笑话,幽默诙谐得让人忍俊不禁,《骑自行车的那些年》一件件自嘲的囧事,细致地记录下自己生活趣事,一次,上车时正好是个很窄的大下坡,车快腿就抡得猛,鞋跟刮到旁边的大杨树上,只听中咔嚓一下,鞋跟就掉了,穿着一双这样的鞋子还得到单位签到还有抠下墙皮想统统装进口袋,却装串了,尿了裤子被石灰烧伤的二舅刚满周岁的小儿子,父亲写信时周明久之印的醒目的落款和父亲藏钱的方法,村子里姓郑的人家别出心裁地给儿子一个起名勺子,一个起名舀子,而聪明的周姓人也不甘示弱地给这两个孩子起外号叫掉把,都生动鲜活又真实真情重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边读边能忍不住笑出声来。

  有一位作家说乡愁是一种治不了的病写作是为了返乡,返回心灵的纯净。在昏暗摇摇的灯下,聚上三五好友,燃一袋旱烟,围一盘火炉,吱一口烈酒,说东道西地聊着家长李短,久违的亲切和久远的熟悉,随着升腾的烟雾缭绕在老屋,讲着周杖子,张嘴山,棺材山,胡杖子,刘杖子,驴子沟等沟沟丫丫的传说,叙着那些与自己有关或无关的七里八村的乡里乡亲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的浓浓的乡音,这正是品读周艳丽文字时最真实真情的感受,看似是细腻又寻常的生活记录,却用朴实纯粹的文字教会了我们理解,理解这个社会,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珍爱,珍惜自然中的万物,深爱我们的亲人,感恩于上苍赐与人类的最美的一草一花一木一石的生命的存在,感动于在贫困中的乐观,在迷茫中的向上,一缕淡淡的乡愁飘在我们灵魂深处的最软,那个遥远了的贫困的故乡带着一种古老的忧伤之美,唤醒着我们生命的本真。

  走进周艳丽的散文世界,陪她一起返乡,走进在光阴中老去的院子,看那连着四季的庄稼,抚摸老碾子的厚重,倾听磨盘风雨中的歌声,赏厅前树木花草,望屋后陌路纤尘,揽一丝清风,拥一轮明月,望一眼古井,走一段乡路,与她一起在著和服、穿木屐的日本妇人样的冬天的风和雪里细数流年,在京剧舞台上即将亮相的盛装老旦样的夏天的云和雨中思念过往,寻那些穿针引线的日子里落下的梦迹,觅那些鲜活在记忆里的人与事,亦行亦歌,亦笑亦泪,走过漫长又沧桑的春夏秋冬的往事,在那遥远小山村里走过的,是历史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一拾起的还有太多曾经的感动与感念。

查看更多
标签: 国学 经典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312620/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