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

更新时间:2025-01-25 02:50:27 其他读后感

  《老师,你在听吗》在书中引用过这样一句话:好的老师是你能够向他提问,并不以为耻,这让我们深切的感悟到创设对话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这种对话的学习环境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采取有效的策略。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孩子对话的正确解读。

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

  丽萨波曼女士告诉我们要获得一次对话意义,尽管方法有很多种,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以开放的态度、不同的方式理解儿童的语言,而且这种理解是整体的而非独立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对对话的理解都可能随时间、观点等不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是永远固定不变的,所以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如我们中班曾经来过一个叫洋洋的插班生,他不太会说话,经常动不动就哇哇大叫或者往地上一躺。刚开始时觉得这孩子比较任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感觉到洋洋之所以大吼大叫,可能是边上的孩子影响干扰了他的活动,引起了他的不满情绪,而他的语言发展又明显比同龄伙伴缓慢,不能清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因而产生了烦躁的情绪,想以此来吸引老师的注意,达到目的。随着对洋洋的看法的改变,我们采取的教育措施自然而然也在发生变化,不再像刚开始那样以为孩子仅仅是任性所致,而反复提醒洋洋,让他不要吵闹,不要躺在地上,以免着凉和弄脏衣服,并用小五星及时鼓励。而是主动观察、耐心询问,了解他的所需所想,满足孩子正当合理的需求。

  而将对话看成是一个整体,保持对话的整体性,是因为每个说话者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他们的对话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孩子观点应得的尊重和关注。作者还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些解读儿童语言的策略,包括可视化、自我提问、联系儿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整合信息等方法。如天天自己给植物浇水的小宇,一天跑过来这样问我:老师,我们的植物是不是让阿姨浇水?我联系他先前的经验,想到他之所以会这样问,可能是他今天忘记浇水了,在暗示老师他要去给植物浇水。自我提问法让我们尽可能地提出更多的问题,拓展思维,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孩子话语的意思。

  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逐步审视自己在日常教育中的对话是否有效,学会解读儿童的对话,不断反思,为日后的探究提供足够的洞察力和可能性,真正成为一名倾听式、对话式的教育工作者。

查看更多
标签: 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316768/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