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2022左右

更新时间:2025-01-27 05:03:55 选读推荐

  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小说主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为大家展现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与封建贵族阶级的腐朽,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2022左右,欢迎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2022左右

  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2022左右(一)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早在两百多年前,此书一出就惊动了当时的社会高层。一边是烧书,一边是捧书,一边是伤风化的淫书,一边是风情旖旎的奇情书。

  其实我倒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不是中心故事,但这一败涂地的悲剧确实是整部书的主要线索,无论怎样我们也都曾经为这两人的结局深深地感到遗憾。

  当然在地主阶级的两个叛逆者企图主宰自己的婚姻与命运,结局必然是悲剧性的。

  先说说林黛玉的个性与思想。她孤傲自许,目下无尘,同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合拍,所以贾府里除了宝玉这个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欢她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剑双寒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一首葬花词就写尽了周遭环境的污秽,逼迫的激愤和对茫茫前途的绝望与哀愁。她的尖酸刻薄和好哭的特点,也源于此。是一个具叛逆精神的贵族少女的典型。

  而贾宝玉也是一个精神叛逆的典型,作为大观园里的富贵闲人,贾宝玉自然有许多公子哥儿的习性,在他身上深深地打着贵族地主阶级的烙印。但是,他同贾珍,贾琏,薛蟠之流相比,确实别具一样的性情。他不走所谓读书应举,出仕做官,立身扬名,光宗耀主的正道,反而攻击那些热中于功名利禄,仕途经济的人。骂薛宝钗等劝他留心仕途经济的话是混帐话,更是做出翻案的文章: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写渣滓浊沫而已。他甚至怨恨自己为什么生在候门之家?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着粪窟泥沟:富贵二字2022,真正把人荼毒了!这些思想与行为与封建正统的观念相对而立,自然为当时所不容。

  所以宝黛他们的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通的。她从来不认为宝玉说的那是混帐话,认宝玉做知己,他们的爱情也是建立在这种共同的叛逆精神的基础上。从中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贯穿于他们的思想性格中的对封建正统,特别是对程朱理学以及八股科举的反逆思想;一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家族,也就上对本阶级的前途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的感觉。林黛玉也许是因她是个女子,又处于无权无势,孤立无援的地位,所以生存的压力更重,愁与恨也就郁积欲多。一个是希望一杯净土掩风流,一个则希望化成飞灰,化成轻烟,或者死后被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一方面是与周围极不相符的叛逆精神,一方面有对这种阶级产生的绝望感与没落感。

  这种叛逆的思想,在当时反映在爱情上是带有相当强烈的病态,畸形,伤感的。也只能落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结局了。贾母与王夫人处心积虑策划了一场骗局,硬是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无非是为了使联络有亲的四大家族,亲上加亲,便于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一旦到了维护自己利益的关键上贾母即使将自己的命根子,心肝宝贝,置于死地也在所不惜。而宝黛他们却把自己婚姻的希望一再寄托再贾母身上,希望得到贾母的支持与允诺,简直是迂腐,软弱之极。

  想想他们用建筑在蔑视封建仕途经济的思想基础上的木石姻缘,去对抗封建卫道者精心安排的金玉良缘,怎能不落个玉石俱焚的下场呢?

  悲就悲在我们看尽了这种荒唐的阶级观念产生的爱情悲剧,还是无法避免在现实的社会中仍有被迫门当户对的才能成婚的想法,让婚姻远离了爱情,直至枯萎,永远不断延续着悲剧。

  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2022左右(二)

  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一幸免。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若纨绔子弟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遗憾,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说到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就不得不题,功名利禄。记得第一回中,士隐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头来还是得死。下一世,谁理你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更别提其他人,问古今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若不提,钦敬,从古至今,那些着名的贪官奸臣,吕不韦、秦桧、吴三桂、鳌拜也是万古留名。其实他们的才智,胆识,以及那种不畏惧命运的胆魄,也有可取之处。命运最终给他们的安排终究是残酷的,死讯换来了呼天抢地的欢呼声,死后还招人恶骂,这是他们的悲哀,也是那个社会的悲哀。难道这就是正义与邪恶的标准吗?红楼梦读后感

  其实,正义与邪恶的标准还是很模糊的。我可以说,人各有志,只能说他们树立了不科学的人生观。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一定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可耻,也许他们像楚庄王,三年沉迷于酒色,是别有用心,我们也许只是让历史蒙蔽了双眼,虽然可能性极小,但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想法,毕竟这些都已成过去,无从考证

  我甚是欣赏他们对于神说以及命运的无所畏惧,即使是现今社会,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满命运的安排,能挑战命运。想想社会之中,大多数人们还希望圣人、神仙的出现,从苦恼将他们解救,以此说来似乎还不及这些贪官奸臣。

  那这些贪官奸臣错在哪儿?失败在那儿?--我想应该是,想得不够长远。就好似吕不韦,得到了皇位又怎样?也许会更觉空虚,到头来终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说来岂不是什么都别做,做什么终究都还是在替别人做嫁衣裳。红楼梦读后感

  其实不能这么想,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是无可奈何的。我个人觉得,人这一生,概括起来就三字2022活下去。什么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么都是需要代价的,你学习,换来好的工作;你工作,换来生活需要的钱。钱让人过好日子,没有钱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认为前乃污浊之物,即是污浊之物,为何还要用他?即是污浊之物,为何还需靠他活?我不觉得钱是什么污浊之物,钱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让它蒙羞。功名利禄,只是换取钱的手段罢了。人生在世,只要赚钱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贪污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将别人用代价应换来的东西据为己有。若是用正当方式,让自己活得更好,没什么不对,即使在别人眼里显得奢华,又怎样,这是用代价换来的,是付出过后得来的,是一点点赚来的,本就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舒坦,奢华点也是自愿的,没什么不可以的。所以为了活下去,要赚钱。如果总想着是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别活了。毕竟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看破红尘的生活。既然有许多事都放不下,就别放下,糟踏了光阴。圣人也需凡人衬。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

  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也是无法无法摆脱父母之命嫁于宝玉,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金簪雪里埋。再说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那人还对我说,做和尚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逃避,还有一种就是为了面对。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错红尘的,而面对的才是真正看破红尘的。

  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2022左右(三)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上层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荣为主线,从宝黛的爱情发展和贾家的兴衰出发,批判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对吃人的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读完这本书,我对书中描写的众多人物性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由于人生百态,不同的人物性格,才造就了一个经典的红楼之梦。

  作者在此书中,透彻的分析了四种人:

  一、为功名奋斗之人,代表人物有贾政、贾赦等;

  二、为金钱奋斗之人,代表人物有王熙凤;

  三、为爱情迷茫之人,代表人物有宝玉、黛玉、尤三姐等;

  四、为儿孙拼搏之人,代表人物有贾政等人。下面我对王熙凤和薛宝钗进行了人物分析。

  一、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是金陵十二钗中王熙凤的判词,描述了她的一生:一个精明能干的女强人深得家族领导者的喜爱,却生不逢时;最亲的丈夫也从顺从到最终休弃,在自己命运悲惨的时候,她强大的娘家靠山也倒塌了。真是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人称凤姐,贾母谑称凤辣子,王夫人之内侄女,贾琏之妻,云南郡王之女,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府。

  作者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刻画十分鲜明,辨识度很高。王熙凤是一个十分能够周旋的圆滑之人,深得贾母喜爱,最有权势的时候掌管着贾府的财政大权,深的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在黛玉眼中,凤姐的第一次出场,从说话、外貌的描写上,就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地位、性格。在整本书中读者可以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王熙凤的精明能干。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一句倒像个嫡亲的孙女哄得贾母高兴;当王夫人说拿料子做衣裳,王熙凤我已预备下了更是令大家对她玲珑剔透、随机应变刮目相看。王熙凤深知宝玉在贾母心目中的地位,当宝玉等人开办诗社缺少银两时,是凤姐解决了这个困难。除了心机很深,凤姐更是一个毒辣、弄权作势、两面三刀之人。她用阴谋逼死尤二姐,害死了贾瑞,中饱私囊,放高利贷。

  王熙凤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救济了刘姥姥。当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借钱的时候,王熙凤在内心中是不屑于她,甚至取消她,但是出于面子和礼数,刘姥姥走的时候,王熙凤给了二十两银子,而且言辞也很很谦恳:这些日子府里也不宽裕,这二十两银子是老太太赏给我做衣裳的,我且闲着,你权权拿去使着,先过了为难日子不说。以后再有困处,尽管过来找我就是。言真意切,即用二十两银子打发了刘姥姥,还让刘姥姥感激涕零,。然而正是这二十两碎银子交下的刘姥姥,却在王熙凤之女巧姐被卖到青楼的时候出手相救,这是王熙凤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

  二、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这句薛宝钗的判词,描述了薛宝钗符合封建社会对女子的道德标准,但是也暗示了她不得其所,冷落孤寒的境遇。

  薛宝钗,薛姨妈之女,贾宝玉的姨表姐,被誉为群芳之冠。她容貌美丽,举止娴雅,气度不凡,恪守封建妇德,处事圆滑,做事得体,言行举子顾全大局,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更是封建社会中男性的择偶标准。

  薛宝钗和王熙凤的性格有一些相似之处圆滑世故,很会做人和处世。同样的世故,同样的圆滑,但是薛宝钗和王熙凤还是有着很多的不同。薛宝钗的人际关系处理的非常得当,而王熙凤除了获得贾府统治者的喜爱以外,人人咬牙恨之,也在落难的时候,遭到落井下石。薛宝钗自知寄人篱下,凡事讲究明哲保身,不出头,低调做人;而王熙凤是贾府的风云人物,事事出头,讨得贾母欢心。

  虽然大家对王熙凤和薛宝钗的褒贬不一,各有看法,但是我们在分析和评价两人的时候,应该辩证的来对待。在红楼梦那个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和道德收到禁锢和压迫,在那个复杂的贾府体系中,王熙凤的爱财、泼辣,薛宝钗的圆滑,无情都是有前情原因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封建社会,才造就了各种性格的人物。

  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阅毕,竟无言以对,没了想法。欲哭无泣,实感空虚,好似被人将灵掏了去。

  曹雪芹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写出此千古绝唱?

  还泪之说,引出此风流孽帐。不知多少痴男怨女,梦断红楼,泪洒黄泉。曲尽人散,曲中所唱之人,又有谁逃出这宿命的安排?《红楼梦》实是梦一场,噩梦一场。

  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2022左右(四)

  俗话说得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就阅读,再读已无多大意义。无奈之中,捧起那石头硬啃起来,倒别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几条真(天真)知拙(笨拙)见,以供茶余饭后消遣。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只是单单一本爱情小说所能概括。作者为写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对于我精读此书是对吾之文学素养起巩固、提高,以致于升华之用,大有相见恨晚之情。

  其次,这也是一部悲剧,我细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大凡流传下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全是悲剧。从卡西莫多到宝玉,从羊脂球到阿Q,以致于今日泰坦尼克中的杰克和露丝,都是悲剧人物。正义战胜邪恶只能在动画片中存在,没有哪朝哪代的赞歌流传下来。特别是中国的《水浒》、《三国》、《红楼》都遵循着开业艰难后,强劲攀升,接着平稳走势,最后直线下跌的原则。这又恰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产品发展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规律又仿佛与此紧密相连。一种文明当其跃上顶峰就必将走向衰亡。的确,照现在的环境发展,人类终究有个尽头,难道这是宇宙亘古不变的定理吗难道这是继柏拉图哲学中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一定理论之后,又一种新模式。待以后

  有时间再细细思考此问题,作个中国的苏格拉低。

  第三,我以为程伟元、高鹗的续写不成功。虽基本符合上面的曲线原则,没有生搬硬套强加于前文之嫌,但终究是焊接产物。他俩根据原作的暗示,追踪前80回的情节,完成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安排了其他一系列人物的命运结局,使《红楼梦》成了一部完整的书,从而推动了《红》在社会的传播,扩大了它的影响。可是,后40回写了宝玉中举和家业复兴,违背曹雪芹的原旨;在人物描写和情节构思方面有一些歪曲和庸俗的笔墨,和曹雪芹的原著有很大距离,近来又有人写了后40回,竭力鼓吹完美,但再怎么样也只能阿里基斯追乌龟,红楼梦的后40回将是一个永远的迷。

  第四,也就是《红楼梦》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拿王熙凤这个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来说,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目光四射,手腕灵活日理万机,指挥若定。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特意邀请她去主持操办,她一去就看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并提出一整套治理整顿措施。王熙凤威重令行,旁若无人,形成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的局面。这位王夫人的内侄女争强好胜、追慕虚荣,具有很强的权势欲。贾府这位年轻俊俏,素有凤辣子之称的女当家伶牙俐齿,处处讨贾母、王夫人的欢喜,曲意奉承,插科打浑,无所不至。

  总之,王熙凤是一个集漂亮、聪明。能干、贪婪、狠毒于一身的复杂形象。作者还按照生活的逻辑,表现人物,阐发主题的需要,对众多的辅助人物作了精心的安排,使每个辅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能体现出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刘姥姥的一进大观园安排在小说的第六回,当时情节尚未充分展开,作者借刘姥姥这一辅助人物,从社会最底层这样一个视角,来写贾府的显赫气派。通过刘姥姥这样一个乡下的穷老婆子的眼睛,写出了凤姐的虚骄、矜持。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大观园的时候,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正处在微妙的阶段,贾府在表面上正处于繁花似锦的时期。作者将刘姥姥和贾母这样两个地位悬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对比。贾母趁此机会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刘姥姥则为了讨得一些封赏,心甘情愿的出乖露丑,充当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的笑料。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大势已去,刘姥姥救了巧姐。这样,刘姥姥无意中成了贾府盛极而衰的见证人。

  最后,还是说说它的艺术成就,鲁迅曾经指出: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所谓的都打破了指的是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梦》没有把人物写某种思想或性格的化身,更没有把人物当作说教的工具。作者以细腻的笔墨展现了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关系为中心线索,同时展开贵族大家庭的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写。在紧紧抓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恋爱、婚姻悲剧的同时,展开广阔的社会环境描写,从而写出了产生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

  其实,关于红楼梦中可论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才刚究出些皮毛而已。譬如今年《读者》第七期的丫鬟问题,还值得再好好深挖,但碍于自己阅历浅薄,知识贫乏,无奈只得就此搁笔。再不赘述,还恭请学姐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循循善诱,多多指教,吴达自当感激不尽。

  红楼梦读后感2500字2022左右(五)

  在我看过的众多《红楼梦》读后感和人物评价。这些评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褒奖晴雯。

  晴雯撕扇,众人赞她可爱。晴雯补衣服,众人赞她真爱贾宝玉。晴雯大骂坠儿,众人赞她赏罚分明。晴雯病死的那场戏,众人更是唏嘘不止。可是,我想问一句:晴雯凭什么得到后人的褒奖?

  如果说晴雯病补孔雀裘表现出了她的真情、晴雯之死让人落泪,那么还是合理的。但是,就晴雯撕扇的那一章,我真是不明白她哪里可爱了。难道任性不讲理跟可爱可以划等号吗?难道不分尊卑和讲究平等是一个意思吗?难道不给主子台阶下是正直、不奉承的代名词吗?

  首先,晴雯打折了扇子股,犯了错误。在古代挨骂是正常的,遇上像王熙凤这样的主子,挨打挨罚都是可能的。宝玉到没怎样罚晴雯,只是说了一句:蠢材!将来该怎么办?也如此笨手笨脚吗?凭良心说,这真的算不上什么惩罚。可是我们的晴雯同志却大发了脾气,把宝玉气的说不出话。无论是从电视剧还是小说中都可以看出宝玉已经忍无可忍了。换做王熙凤做主子,晴雯只怕已经死无全尸了。更可气的是,人家袭人好心好意的拖着还没好全的身子下床劝架,竟也被晴雯奚落了一顿。最后还闹得三个人各哭各的,好端端的坏了端午节的好气氛。若不是林黛玉及时赶来劝架,可不知要闹到什么地步。如果硬要说晴雯讲究平等,那么她这也是愚蠢的反抗。

  就是如此,宝玉这样好心的主子还在下午去哄晴雯。(要是换我,早就把晴雯赶出贾府!)给晴雯果子吃。谁知晴雯是丝毫的不领情,只是躺在椅子上和宝玉赌气。的确,黛玉也经常这样和宝玉闹别扭。但是黛玉是尊贵的小姐,是贾母心爱的外孙女。而晴雯只是一个不得王夫人喜欢、身份卑微、还犯了错误的丫鬟。简单地说,晴雯就是小姐心、丫鬟命。就是这样,晴雯还不服丫鬟这个命运。宝玉好容易把晴雯哄高兴了,她竟然拿着那值不少钱的扇子撕着玩,她的腐败为贾府以后的败落埋下了伏笔。

  再说晴雯打骂坠儿的那场戏。的确,晴雯这么做也是为了整顿纪律。但是人家平儿好心好意的瞒天过海保护了宝玉房里丫鬟的名誉,晴雯却毫不领情。(我也顺便说一下宝玉:人家两个女孩子说悄悄话你瞎听什么?)不但如此,宝玉劝她她还不听,态度极差。

  诚然宝玉的领导方式有问题,有点情绪化,先时的玻璃缸玛瑙碗打碎多了也没见个大气,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样起来,领导要求的标准不一致,晴雯心里不理解也是可能的。但是,即使这样,晴雯也太不圆滑,及没有忍耐心,太刺头儿吧。她这样还敢跟袭人斗?人家王夫人因为鸳鸯的事受了那么大的委屈莫名其妙地当着众人挨了婆婆的骂,都那么顺从,晴雯一个丫鬟,受了宝玉两句抱怨怎么就气成那样?

  晴雯在小说中充分的表现出了任性、蛮横、不服管教、愚蠢、冲动的特点。我真的想不明白,晴雯凭什么得到后人的褒奖?

查看更多
标签: 世界 读后感 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321459/
上一篇: 读西游记有感
选读推荐推荐
热门选读推荐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