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我自认为是属于喜欢买书和读书的人,也常常以给人推荐读过的好书为乐。然而有一天我们校长发给我一张【教师必读书目】的清单,基础篇部,拓展篇部,实践篇部,共100部教育名著,对照下来不禁汗颜,我只看过部,其中部是通读过的,其他部只是浏览了一下。而余下的部书有的听说过,有的根本不知道。在这张书单中,由苏校长撰写或跟他有关的书就有三部。
苏校长者,苏霍姆林斯基也,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读师范时就知道有个苏霍姆林斯基,工作后也经常会引用他的某些话语来润色我的各类教育文章,但似乎仅限于此。讲实话,以往苏校长的语录对我而言仅仅是一种较为华丽的装饰品,从未有真正的去了解和研读过。因着优青班的读书要求,我买了苏校长撰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要相信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和【育人三部曲】四本书还有【跳出教育的盒子】、【第56号教室的奇迹】、【卓越校长的习惯】等教育类书籍。讲实话,美国人撰写的一些实践一性一的书籍,如【第号教室的奇迹】都是一口气看完的。而阅读苏校长的书往往是欲罢不能,经常会返回到前页或前一章再重读,结合实际和感悟还做了些批注,速度实在不快,目前【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已看完,【给教师的建议】则刚看了三分之一。
近距离的接近苏校长,让我沉醉在大师用心血凝聚成的哲理文字中,乐而忘蜀,不知归路。同时,也因为深入解读,才发现我们离苏校长实在太远。
一是离开卷太远。苏校长自己叙述过: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这是他对待读书的态度;他还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一精一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一爱一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他对教师这样呼吁: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精一神的第一需要。、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目前,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了,但师生中还有多少人是能坚持阅读书籍的?山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小学校长素质状况调查呈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中小学校长队伍缺乏应有的读书风气。据调查中国教师人均每年读书城市教师中:的每天读书只在一个小时之内,=EN-US2小时以上的仅的老师个人藏书在册以下,其中基本没有。为了提倡教师阅读,我们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班主任兵法】、【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好教育、好人生】、【超越自我一个人与组织供一应的策略】等书籍,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一党一员中开展了好书推荐活动;在校园网上开设了书香浓浓栏目,开展校园读书节等等,就是希望能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进而影响师生的阅读。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必须做好示范引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校园网的热文推荐栏目,点击率是最高的,已经在区域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声誉,我们用自身的行为告诉老师们,我们是坚持读书并一爱一阅读的人。不断地自我充实和自我更新,使自己在一精一神上今天比昨天更富有。苏校长对青年校长们提出的建议将不断的鞭策我前进,做一个一精一神上富有的人。
峻是离学生太远。刚写上这个标题时,不仅是我,相信大家都不认可,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们很多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我们的执教之基,我们怎么会离学生远呢?但是看了苏校长的所作所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离学生、离儿童太远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和教导主任的重要使命就是要研究教师讲新教材时,学生头脑中在发生什么变化。
苏校长为了弄清楚一个现象,即为什么学生到了高年级不及格人数会上升、优秀人数会下降。在半年的时间中,他每天听两节课,一节是低年级的,一节是高年级的。通过半年的观察与分析,他认识到在低年级教会儿童学习的意义,并把学生学习的工具概括为观察、思考、表达、阅读和书写五种技能,这些技能必须在低年级时掌握。他认为:许多学生努力学习而不见效果的原因首先是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再就是不会阅读。他还带动了全体教师参与了此研究和实践。
相信每个学校都有一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不好?我们马上可以想到的理由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学习不刻苦,学习不能专心致志、经常开小差,等等。当我们给学生戴上这些帽子的时候,我们是否认真询问过学生,他们是否同意佩戴?而苏校长却用四年的时间来跟踪研究这部分学生,还在学校举行心理学讲习班。大约一个半月就会举行一次,由某个班主任作题为对某个学生的教育鉴定的详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要分析儿童的健康状况、身一体发育情况,以及对儿童全面发展的条件的评定。其中非常受重视的一个项目,就是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个人特点的评定:孩子如何感知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他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他的言语特点是什么?他如何记忆?他的形象思维和一抽一象思维发展的怎么样?他说话的情感色彩如何?他的一般情感修养水平如何?等等。这样的一种鉴定,几乎与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是一样的。
不得不承认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绝大部分时间是花在教材和教法的研究上的,花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总结上,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状况的研究却甚少,苏校长说: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仅仅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而不专门在发展儿童智力上下功夫,如果教育工作的这一领域没有引起校长的密切注意,那就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一良。我们平时校园内的各类研讨会很多,但几乎没有像心理学讲习班那样的详细研究过学生的。如果不了解儿童的心灵,不了解他思维和感知周围世界的特点,那么关心儿童的话就成为空谈。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健康成长,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基于学情进行教学,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苏校长告诉我们,以学生为本不是简单的口号,要以了解学生的心灵为基础。
:三是离立足课堂的研究太远。这个界定可能又会有人提出异议,科研立校我们每个校长都知道,哪个学校没有三四个课题,甚至是区级、市级的课题,教科研就在我们身边。
苏校长说: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科研工作最紧张的时刻就是上课和听课:自己上课,听别的同事上课。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经常分析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深入考察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实质,研究大量的事实,进行概括,做出结论,思考如何使学生的脑力劳动变得更有成效,他说这就是最有生气的、最富有成效的科研工作,是校长的工作方法。当我认真观察和百般思考而仍不得其解的时候,我便连续听五节、七节课,力求找出这个令人心神不安的问题的答案来。为了研究学生的记忆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听了大量的课,得出了不搞专门的识记,而是在深入思考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记熟,这个思想后来逐渐成为大家的共同教育信念,教师们用自己的工作不断的检验与丰富着这个思想。他常年坚持每天两节的听课,使他的思想源源不断!
他建议校长们要善于回顾走过的道路,对于已经做过的事情要进行思考;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就是学校宝贵的一精一神财富。要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概括,并灵活运用概括出来的结论。这正是学校实行教育思想的领导的实质所在。我想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智慧;办学智慧存在于学校一切活动之中的;办学智慧的自我发现是学校不断走向成功的宝贵的一精一神财富。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总结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智慧,正如刘京海校长说的,校长不在于创造,而在于发现和总结优秀教师的经验并推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种总结必须是校长自己做的。如果你把这件事委托别人去做,自己撒手不管,你就会成为一个不熟悉情况的人。如年复一年这样,你就会渐渐成为一个多余的人了。
掩卷自问,似乎正向渐渐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发展了,不由汗湿。然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青年管理者,对苏校长是0.4t高山景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不禁以温总理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来勉励自己,仰望星空即多多走进经典,亲近大师,认真感受和领悟教育星空中大师们的璀璨思想,拓展自己思维和视野,避免闭门造车。事实证明,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些苏校长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却还当作新问题在研究,足见读书的重要。脚踏实地即立足于岗位、立足于学校和师生,像苏校长那样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和提升思想,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不负我们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