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谭十记》分别是破城记、报销记、盗官记、娶妾记、禁烟记、沉河记、亲仇记、观花记、买牛记、军训记。
前不久刚有幸拜读的马识途先生的此书,我认为一本书要从他的时间,地点,作者,心境去看待,四川自古多的不仅是美女,而更多的是一种闲适的态度。我认为在那样一个纷乱吵杂的环境中,马识途先生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接触三教九流,听的那些稀奇古怪的龙门阵,写出此书,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中。再提一句,此书囊括的包括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是我只在这鉴赏其中一个盗官记,因为根据盗官记而拍的电影《让子弹飞》,大家却是耳熟能详。不过原着和电影相差太大,如果无心评书,可以去看看1986的那部《响马县长》,就是根据此书改编的。
夜谭十记是一部老书,鄙人自小爱看书,所以前些年也有幸读过几篇,但是没深读,感觉品不出味道,年近20,发现人生的白纸上也有了比划,再拿此书,却是意境不同。
《盗官记》讲的是知事大老爷改名叫县长的故事,新县长上任,下船时遭了不测,夫人和师爷一合计,由师爷顶替县长,权当无事发生,这是为何?因为这个县长是借钱买来的,借的钱可是要还得。顺便说一下,这个故事放在开口,却是真的,但是其中韵味却值得人深深体会,在古时在现代,这个都值得思考。而后才是血肉,少年张牧之被地主豪绅害了家人,成年后自立山头,劫富济贫,钻了制度空子成了一名小官,而后为民服务,但是还是露了马脚,最终手刃仇人,与仇人同归于尽。
本文语言平凡,结构拿捏恰到好处,处处伏笔处处电睛。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笔墨均匀,活灵活现,体现的正是中国制度下的奴性,侠义以及制度上的冲突。
再看原文作者马识途:原名马千禾,1915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忠县(现属重庆市)石宝乡一书香门第。早年即投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曾参加一二崰学生运动和战争,并领导了昆明一二0运动。
原文和电影不尽相同,但是却给我一种启示,历朝历代不同的制度全透露出一个问题,一种侠义精神,一种奴性精神,和一种完善之间的制度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位大家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之后呢?我会说,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不平,在这个社会之中,人可以保持着两种态度生活,一种奴性,一种侠义。但是侠义往往会和制度相冲突,制度需要的是理性,也可以说是奴性。侠义的突出往往会打破制度的平衡。
文化剧烈变迁,一部盗官记已经激不起所有人的万丈豪情,那太陌生。设搁在老百姓水深火热的几十年前,故事持有的情感内涵与世道反思,笃定能轻车熟路地驾驭底层人民的群体性共鸣,不乏成为讽世杰作之可能。书是80年代出的,但是30,40年代就开始着手了,这样一部经典,虽笔墨荒诞不羁,但是实属上乘。
江湖处处有悲剧,有悲剧的地方就会有大侠,那么有了大侠就会有制度出来制止大侠的一切,卖官本是一个敏感词,但是却是本文的一条线索,张牧之发达于买官,为百姓做事,却也因买官败露遭了不测。可喜可贺最终也是杀了大仇人。此文本就是一个悲剧的开头,结尾更是一个悲剧,更加增添文章浓厚的讽刺意味,其中的警示呐喊更是惊天地泣鬼神,故事只是一个躯壳,躯壳之中的才是真正的精彩。
故事想表达的是一种讽刺:以前的社会很乱,官场上的太守,很无知也很无礼所做所为还比不上一个强盗。
而现在呢?江苏启东王子事件真是一个巧妙到极致的比较,可笑可笑,任何时代都有不平事,任何时候都需要侠义,我认为当一个制度下没有了侠义的举动出现,那么便是一个青天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