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伤逝》写出了爱情的奋不顾身,道尽了人生的悲伤无奈。涓生与子君的爱情,十分美好同样令人惋惜。从相识之初的互相欣赏,到热恋之中的大胆追求,再到同居之后的烦闷厌倦,最后落了个一伤一逝的结局。这一切的不幸皆源于“生活”。
涓生是新思潮影响下的知识青年,子君是思想独立的新时代女性。如此相似的两人互相欣赏,坠入爱河,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世俗的眼光,至死不渝。两人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准备迎接幸福的生活,却不知世间的劫难往往披着绚烂的外衣,翩然而至。涓生为了生计不断地向大社会中探索,而子君只能被家庭琐事困于四角房屋中,碌碌无为。思想更为开阔的涓生意识到,是子君束缚了自己,所以涓生抛弃了子君,去寻求自己新的天地。被抛弃的子君失去了倚仗,郁郁而终,听闻子君去世的涓生,更是追悔莫及。相爱的他们像两条交叉线,从两个世界汇聚到一点,而后再次走向两个世界,越走越远。不是不爱了,也不是不够爱了,只是没有办法在艰辛的生活里更好的爱了。彼此没有输给对方,只是输给了生活。爱很容易,生活却难。
有情有意盼天长,与子同心相扶将。
人事琐碎劳肝肠,天人两隔终成殇。
很多人选择为爱情牺牲自己,因为爱情是忠贞的,是不容诋毁的。如同金庸先生笔下的女侠纪晓芙怎样都不肯答应去刺杀杨逍,后被师傅一掌拍死,只为不悔仲子逾我墙。子君为了爱情,牺牲自己的思想、放弃自己的个性,甘愿做一个整日被柴米油盐缠身的妇女。鲁迅先生也在《伤逝》中指出了涓生和子君之间是一场盲目的爱,“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可子君没有努力去变得更好,涓生也没有,所以他们的爱情是悲剧。
从某种角度上说,忠贞的爱情更值得我们顽强的活着。正是为了爱,为了高尚的爱,才要努力地活着,拼命地活着,不顾一切地活着。活着,却并非普普通通、毫无意义的活着;生活,也绝不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生机勃勃的活着才是真正的生活,它会让你变得更好,会让你爱的人变得更好,会让你有能力去保护你爱的人,会让你在遇到困难时不至于什么也做不了。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倚仗,顽强生长。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依靠,无畏风浪。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