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马克斯布洛德的《卡夫卡传》中的卡夫卡,尽管这与卡夫卡的小说给我的感受截然不同。
卡夫卡的小说怪异而冷峻,很容易使人想到他本人也是古怪而执拗的,以为同他相处也一定会给人以一种痛苦的甚至令人绝望的印象。然而他的挚友布洛德在《卡夫卡传》中告诉我们:情况恰恰相反。人们跟他在一起的时候都感到愉快。卡夫卡公认是特别沉静,观察力敏锐,性格含蓄的人、他 工作尽心尽责是值得仿效的,他的工作受到人们的赞扬、女人都感到她们受到弗兰茨的吸引。总之,是一个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好孩子。
布洛德是否粉饰,在为死者讳?哪一个卡夫卡才是真实的,好孩子卡夫卡,还是卡住了的卡夫卡?我想,这里并不存在一个非a即b的选择。布洛德作为卡夫卡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们描绘的社会环境中的卡夫卡,是人群中的卡夫卡,是他眼中的卡夫卡,而这个卡夫卡与独处时的卡夫卡、创作时的卡夫卡不一样。
是卡夫卡人格分裂了吗?不,是社会成见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人们总以为艺术家的生活也应像他的艺术作品一样自由不羁,但是总生活在幻想中的艺术家又怎能体会到人间的苦难呢?艺术家的生活至少和普通人一样枯燥和沉闷,然后,是创作中对沉闷生活的反思。永远不要用生活中的道德观念把艺术作品看成是艺术家本身。生活中的李白并不经常醉得东倒西歪,生活中的贝多芬的头发,也并不是像火焰一样向上扬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懂得自己的生活和创作区分开,生活态度功利化,创作态度审美化。如果在创作时沽名钓誉,或者在生活中装腔作势,都不可能摸到艺术的影子。
从《卡夫卡传》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卡夫卡对一切都很认真。对工作认真已如上述,对自己与父亲的关系认真以至于苦恼终生,对婚姻认真以至于两次订婚又解约,对创作认真以至于要求布洛德焚毁自己的全部遗作……同样,他对于生活和创作的区分也非常认真。弗兰茨要求他的工作与文学无关,否则他就会认为是对文学创作的一种贬低。赚取面包与写作的艺术两者必须截然分开。因此,他努力寻找一个只上半天班的工作,以便他可以拿出其余的时间倾心于写作。半天纯粹的工作和半天纯粹的写作,而且还是隐蔽的写作(几乎身边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写作)。当他坐下来拿起笔时,他进行了角色转换,以一个作家冷静的眼光注视着世间,用他独特的想像诊释着世界。这样的写作才是创作。
因此我们可以说,作家卡夫卡始终在审视职员卡夫卡的生活,但从不参与。他从自己的生活中体会生活的本质,而在写作中直接表现这一本质,他在具体的生活中观察各种事物,而在写作中他直接写出观察的结论。他在生活中并不像他的作品那样叛逆,当他遇到像作品中写过的那种荒谬的处境时,他总是用人们能够理解的借口带着微笑退让。生活中的卡夫卡本分而受人喜欢,他内心的绝望、深刻的思考只倾注在写作中。他的精力只用于内心,而且表现为倔强,一种处于守势的固执。布洛德还是理解他的。因此这部《卡夫卡传》使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卡夫卡。
布洛德在《卡夫卡传》中还纠正了其他许多人对卡夫卡的偏见。这本书,与其说是卡夫卡的传记,不如说是布洛德对卡夫卡的印象记录,叫《卡夫卡与我》似乎更合适它的主观性十分突出,而这也正是它的价值所在,因为这很真实。真实的卡夫卡离我们而去,我们只能通过真实的真实的印象我们的、别人的、布洛德的,去接近和了解卡夫卡。从卡夫卡的作品中无法推知他的生活,而了解他的生活却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
当然,布洛德本人也是一位作家和评论家,在书中他谈论了自己对卡夫卡的日记和书信的看法,这无疑使这本传记具有了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