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读后感1200字

更新时间:2024-12-24 03:50:49 选读推荐

  要解释一个人的行为或者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分析往往是必经的手段。我读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这本著作本只想了解一下其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却不曾料它让我知道了更多。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1200字

  part1:需求层次模型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如图所示。 part2:基本需求的特点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欲望,比如我想买iphone,我想买豪车等等,与作者所说的基本需求是不同的概念,其间关系是多对多的映射,就好像是产品中的用户需求与产品需求的关系一样。

  在层次模型中,越是低级的需求,越是重要,这是显然易见的。当低级的需求被满足后,更高级的需求才会(也是立即会)出现。人们日常所说的饱暖思淫欲和贫贱夫妻百事哀就从两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道理。然而,并非低级需求得到百分百的满足才会出现高级需求。

  与自我实现(下面会具体提到)相对应,当人们某一层次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机体便会被其所控制,长期下来甚至于其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所变化。在心理疾病研究方面发现,只有挫伤与基本需求密切相关的局部需求才可能致病。比方说异性朋友拒绝了你的晚会邀请,只要这一事件与基本需求无关,那将是无害的。假如这一事件牵扯到个人魅力、他人尊重等等,就有可能对被拒绝者造成心理伤害。

  我们常常强调小孩的教育,在书中也能找到一些佐证。研究表明,一个某种基本需求在其生命早期得到满足的成年人,比一般人更加能够忍受这一需求的匮乏。比如说,小孩从小就得到足够的爱和呵护,那么他长大后将更能忍受孤独和寂寞。

  最后要说的一个特点就是:并非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试想,一个愚笨的人表现得愚笨难道也有动机驱使吗?这类表达性行为的无动机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选自)

  part3:自我实现的特征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的金字塔顶端是自我实现,那可真是非常难以达到的。作者找了一群他自认为是自我实现的人来做实验,找到他们之间的17个共同点,我暂且将其罗列出来,也不一一解释了。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抽样试验,主观因素太多,这些特征既不保证其充分性,也不保证其必要性,仅供参考而已。

  1、辨别人格中的虚伪、欺骗、不诚实,以及答题正确和有效地判别他人。

  2、相对地不受令人难以抬头的罪恶感、使人严重自卑的羞耻心以及极为强烈的焦虑的影响。

  3、行为相对是自发的,而且远比内在的生活更有自发性。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5、可以离群独处而不会伤害自己或者感到不适。

  6、由成长性动机而非匮乏性动机推进,主要的满足不依赖于外界来实现。

  7、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的能力。

  8、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感,就像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大家庭一样。

  9、拥有最深刻意义上的民主。

  10、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pS:此段作者的描述让我想起了罗宾邓巴教授的著作《你需要多少朋友》,久闻大名但一致没有拜读)

  11、拥有很强的道德力量。

  12、手段与目的泾渭分明,手段相当明确地从事于目的。

  13、幽默更具哲理性和思想性。

  14、独特的创造力。

  15、虽能和不同文化和睦共处,但一定意义上抵制文化适应。

  16、不完美性,即使是圣人也会不时暴露出人性的弱点。

  17、以哲人的态度接受自我。

查看更多
标签: 昆虫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345184/
选读推荐推荐
热门选读推荐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