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孩》讲的是在抗战及内战时期,一对上海姐妹从小资家庭千金沦落成难民,逃亡到美国,成为美国第一代移民的故事。
现代的美国移民在大陆人眼里非富则贵,非牛则傲,能够移民绝非等闲之辈,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国人看来甚是光鲜。事实上,换一个国家生活也换了一条新的鄙视链,要想在美获得人们认可也非易事。尽管如此,本书描写的移民生活仍然超出了我的想象。
第一代移民都非常无奈,日子过得很心酸,他们生活在美国的最底层。每个人都有来美国的理由,回国的理由,以及不想离开美国的理由。
一、在批准入境前的天使岛上,有人撕毁了签证材料,有人想方设法编故事想骗进美国,有人在天使岛上等到人老了都还没有被批准入境,也有人故意说错话延迟入境。有人为了避难、为了赚钱、或是为了和家人团聚来到美国,也有人一直惦念着祖国,一直为回国作着准备,没想到后来美国成为他们最不想离开的地方。
两个女主人公也是如此,起初拒绝入美,入美后渴望回国,后来又为担忧被遣返回国而提心吊胆,她们的丈夫誓死捍卫美国身份。两姊妹的人生体验丰富到现代人几辈子都经历不了那么多,很佩服她们可以扛住这么多打击。
她们先是失去优越无忧的生活,失去父母,离开爱慕的对象,失去婚姻自由,失去生活的自由,最后又失去在美的亲人,失去彼此的丈夫,失去共同的女儿。她们依然坚挺。命途多舛的两姊妹,让人看到女性坚韧的一面。她们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却一直没有向命运屈服,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比男人还要笔挺的脊梁。
二、书看到一半时遇到一个小误解,那是作者埋下的伏笔。跟一个同事聊到上海人,发现民国时期的人尤其是开放港口的上海,非常现代,思想先进,不比现在落伍,只是抗战之后国家封闭,搞文化大革命,文化倒退了。因此,看到梅说小孩儿是她跟一个并没有很喜欢的人产生的,当时觉得她甚是新潮。相对传统的人认为,害羞的事情至少要跟喜欢的人发生。
后来在尾声在发现,并不是因为她新潮,她只是为了隐藏一个秘密才随口这么说的。
梅小孩的父亲其实是珍珠喜欢的Z.G.,梅并不想告诉珍珠这一事实,因为姐姐珍珠心心念念Z.G.,做梦都想跟Z.G.结婚。她担心姐姐知道小孩父亲是Z.G.以后,会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珍珠经历了与日本鬼子惨绝人寰的一幕后,整个人生都灰暗下来,梅觉得珍珠很难再看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了,她更不愿意破坏姐姐为爱慕的画家Z.G.做模特的那段美好记忆。
如果珍珠不知道此事,她做月份牌女郎的美好时光将永远定格在那里,记忆仅供回忆,与现在并无关联,也不会因此而影响到姊妹俩的感情。所以梅一直没有告诉姐姐小孩父亲的名字,直到后来小孩乔伊不见了她才坦白,梅把这个秘密瞒了十多年之久。
三、她们为了顺利入关,也考虑到珍珠无法生育,她俩交换了母亲和姨妈的身份,从此梅和女儿不得相认。这都是梅对姐姐深沉的爱护。由于本书以珍珠的视角成文,大部分心理描写都以珍珠为主,梅的想法仅仅体现在她的对话中。读者虽然看不到梅心里怎么想,却可以想象那些看不见的一面,就像国画那种看不见的美。
可以想象到,母女一起生活却不能相认,不能相称的心酸。也可以想象,怀着身孕的梅忍着悲痛安葬母亲、用小推车把晕厥的姐姐推去医院抢救推到手臂受伤,曾经的千金小姐的瘦弱身躯承受了多大生理跟心理的创伤。梅并没有因为姐姐辜负了母亲的遗愿而对珍珠有过多责怪。她对她总是安慰。
梅起初并不想进入美国,可以想象,要离开小孩父亲生活的祖国,她是多么的不愿意,可为了进入美国逃避上海黑社会青帮,为了姐姐的意志,她作了让步。为了顺利进入美国,两个没有生育经验的人,瞒着众人在浴室把孩子生下来。这一段看得我震惊了,搞不好就要大出血丧命的,她们也是拼了。
四、梅受教育程度不如珍珠,语言天赋不如珍珠,梅的牺牲精神却并不亚于珍珠。她救了姐姐一命,为珍珠作了很大的牺牲,在情商方面也高过珍珠。她总是能够感知到珍珠的情绪,甚至对珍珠的想法也一清二楚。在珍珠跌落、自私、腹黑、灰暗、落伍的时候,梅一直都在她身边,梅对姐姐有超凡的理解和体谅。
珍珠和梅身上各有我喜欢的一部分,两姊妹一个传统成分多一点,一个归化美国多一点,她们之间也不少矛盾,但都用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姊妹的爱。在命运面前,她们不能选择最好的生活,但最好的生活,已经选择了她们,这是她们的生活态度使然。命运这幅画,还可以更糟更难看的,但她们的坚韧,让这些故事精彩了。
五、用俩姊妹的母亲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最初经历那些事情,会感到非常痛苦,但后来呢,珍珠出生了。所有受过的苦,流过的泪,到最后都会孕育成璀璨的珍珠,由它们串成的项链,绽放迷人光彩。
pS:希望她们最终能找回乔伊,化险为夷。为她们祈祷。
同在时刻: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在逃避的事情里获得快乐的体验,可以通过后台消息,分享给杜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