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读后感2000字

更新时间:2025-01-13 03:07:37 其他读后感

  作为古籍专业出来的人,很是汗颜。一方面是痛苦于中国的古典文献浩如烟海,几辈子都读不完。一方面是一些很耳熟能详的古籍都没看过。如今毕业已多年,没想到有朝一日竟有耐心把这本书看完了。

《诗品》读后感2000字

  其实《诗品》原文很短,书很薄。但是因为后人做注之类的行为,将此书变厚了。以前特别不喜读后人的注。此次看完此书,觉得其实注也是帮助了解原文的手段之一。当然,总体来说,我还是特别厌恶那种把书变得越来越厚的行为的。

  此次所看的是中华书局2017年所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读本》系列中的《诗品》,由李子广评注。由于暂时没有看过其他版本的,所以本篇读后感,皆由此书而来。

  《诗品》是南朝梁代的钟嵘所作,内容是将汉至魏晋的诗以优劣排序,将诗人及其诗分为上中下三品。李子广评注,除了字句的注释外,还在每段后加入了评析。内容中采择前人所作注释,或相关研究成果,也适当吸纳学界新说。除此之外,也会涉及到诗人的其他重要著作,来辅佐说明钟嵘的评价。对于没有任何全面阅读过每个诗人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的人来说,是很好的简介,可以快速了解诗人的大致情况。所以,我读此书的感觉,并不以评诗为重点,而是通过品评诗人为契机,去看那个时代的历史和人物。

  因为有了评析和诗人的注释,看到被杀、被害等字眼,很无聊的我统计了一下,《诗品》所列的123位诗人,有32位是被杀的,或者被害,有名的诸如谢灵运、陆机、潘安、嵇康、何晏、郭璞、鲍照、谢朓、班固、范晔几乎都是因为政治原因,要么被赐死,要么是拥护某位皇帝,结果失败被杀,要么是被诬陷被杀,要么是下大狱,死在狱中。当时是个乱世,这种不得善终的可能性本来就大。文人又是当时最能接近统治阶层的人,一旦触及政治,其生命安全就不能保障。文人又正好具有可以抒发不平之气的能力。同时,我看魏晋文人似乎比较招摇,不易藏拙,因此也容易成为靶子。所以看看那些能得善终的,几乎都是固辞不就,不去做官的。

  123人中,陈郡谢氏占了8位。

  上品:谢灵运 谢安长兄的曾孙

  中品:谢世基 谢晦兄之子、谢瞻 谢灵运族兄、谢混 谢安之孙 谢灵运族叔、谢惠连 谢灵运族弟、谢朓 与谢灵运同族

  下品:谢庄 谢灵运族侄、谢超宗 谢灵运之孙

  这是其他家族无法比肩的。老早就羡慕这种世代相传的大家族,但是也许也正是家族太大,特别容易引起当局的注意,所以是靶子嘛。

  另外,《诗品》中多是有亲属关系的人物,比如嵇康,嵇含 嵇康侄孙,嵇绍 嵇康之子。而这三人皆是被杀或被害。比如曹操、曹丕、曹植、曹叡、曹彪、曹摅(曹操族子曹休之子)。其中曹植为上品。比如琅琊王氏有四人,王微、王融、王僧达、王屮。这种情况也是没法避免的,因为当时只有士人阶层或者是相对来说比较有钱有品的阶层才有机会读书,所以形成了诗人出自同一家族的概率比较高。

  对于所收诗人排序的先后,有很多书籍都有研究。争议很大的,有曹操、陶渊明等。这个在后世中有很多人为这些排序忿忿不平。但也有说到,品评诗作,并不品评诗人本身的品行。且钟嵘所处的时代,偏重辞彩之美。如陶渊明之意境之美,曹操之古直苍浑,并不是当时诗评界所推崇的,所以陶渊明列为中品,曹操列为下品。这也是当时的观念所局限的。具体的研究可去看钱锺书的研究。

  《诗品》不以人品为排序因素,但是有一处甚是奇怪。如潘岳之作被列为上品:

  晋黄门郎潘岳 其源出于仲宣。《翰林》叹其翩翩然如翔禽之有羽毛,衣服之有绡縠,犹浅于陆机。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嵘谓益寿轻华,故以潘为胜;《翰林》笃论,故叹陆为深。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而描写左思的:

  晋记室左思 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谢康乐尝言:左太冲诗,潘安仁诗,古今难比。

  比较上面两个评论,怎么看都觉得可能左思的作品,比潘岳好啊。都说了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我理解的意思是,比陆机质朴,但是比潘岳深沉。这难道不是在夸他的诗么?但是为什么又将他列于潘岳之后?另外,谢灵运也是把左太冲放在前面,潘安仁放在后面,难道不是以先为尊么?

  以我小人之心度之,一定是当时的人还是更喜欢美人,所以颜值即正义。谁都知道潘仁是美男子,而左思相貌绝丑。除此之外,还能找到啥说法?

  陶渊明是我颇喜欢的诗人。但是今次,却品出一点感叹来。谁看了我的文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验证一下,是不是他的诗,前面都是叙述,最后两句是有关于哲理之类的升华。这个难道不是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经常干的事情么,就是前面一大通描写,最后来一句,今天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要***之类的感叹。

  然后谈谈江淹。都说江郎才尽。诗品里是这么说他的:

  齐光禄江淹

  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朓。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後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很魔幻的事情,竟然也被写进去了。我猜钟嵘并不喜欢他。否则怎么不多写一点点评。只是写了一段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文字。江淹做的梦,别人怎么知道?如果是他自己说出来的,他不是很傻么,这种借口别人一听就能辨别得出。也有可能当时的人真的相信,但是他没想过会被记录下来流传到后世么,该有多大的机会被戳穿啊。如果不是他说出来的,造谣的人是羡慕嫉妒恨吧。反正真的江郎才尽,也是排在后面的人赶不上的。《南史》里还有一篇是写梦到另外一个人来取锦的。

  钟嵘有时候评诗也有点嘲叽叽的。明明是将自己老师(王文宪,与钟嵘有师生之谊)列为下品里去了,但是又不好意思,只能说至如王师文宪,既经国图远,或忽是雕虫。大概是王师考虑治理国家的远大规划,那么或许轻视作诗这些雕虫小技吧。真是会说话。

  又翻了一下周振甫译注版本的《诗品》,前面将有关《诗品》的各个研究都介绍了一下。有关于钟嵘的身世的,有关于对《诗品》的评论的,有论《诗品》的品陶等次的。这个版本更适合已经有一定历史和文学知识的人阅读。

查看更多
标签: 故事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356153/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